商用茶葉規格標準化重整交易秩序 桃竹苗春季茶菁首度適用

茶改場針對北部商用茶區推出茶菁採摘分級標準,茶農將新鮮茶菁賣給初製茶場的階段,就能依品質分級,讓交易價格有依據可循。(圖片提供/茶改場蘇宗振)

罐裝飲料茶、手搖飲料茶所使用的茶葉,屬於商用茶,從種植到茶菁加工的模式,以及銷售管道等,與手工茶有很大的差異,甚至北部茶區與中部茶區的商用茶交易模式也有分別,中部商用茶區已發展出類似契作模式,交易較有秩序,但北部商用茶區卻欠缺良好的交易模式。農委會茶業改良場決定從今年春茶產季開始,針對北部商用茶區推出茶菁採摘分級標準,茶農將新鮮茶菁賣給初製茶場的階段,就能依品質分級,讓交易價格有依據可循,重整交易秩序。

茶改場設計了一張標準化圖板,最主要的作用是量尺寸。茶菁要好,首先就是不能太長,採摘長度過長,根本是連茶樹的枝條都採下來了,不僅不適合製做茶乾,後續撿枝作業更是費工。茶改場依照製茶經驗設定了商用茶茶菁的適合長度範圍,最適當的長度是10公分以下,超過15分公分即屬不適用等級。不過,並不是整車的茶菁都要檢查,而是抽樣,例如一車抽30個樣本,茶農與收購茶菁的初製茶場再依照茶菁的長度、成熟度、整齊度,以及病蟲害危害程度,綜合判定級別、議價。

茶改場設計之商用茶菁品質規格標準化圖板範例。(圖片來源/茶改場)

現階段快速判別品質主要是依據茶菁農藝性狀。(表格提供/茶改場)

北部茶區範圍為桃竹苗的茶園,3月下旬已有少量的春茶茶菁採收,要控制農產品的規格雖然不是那麼容易,但儘量將各項指標量化,就能逐步降低品質判定的難度,讓生產者及收購者,都有標準可循,減少爭議。茶改場場長蘇宗振說明,依據商用茶菁品質規格標準化圖板,可以做為判定品質及分級的依據,茶農與初製茶場據此議定等級與價格,如果有爭議,只要一通電話,茶改場可以立刻派員前往協助,以專業第三者的角色,釐清等級。

不過,這還是太人工,蘇宗振說,已經為導入電腦判定做好前置準備,但需要利用2年的時間收集大數據,教育電腦如何判定。這2年內,會請初製茶場協助,收購茶菁時,在商用茶菁品質規格標準化圖板上將待判別茶菁擺好後,拍照回傳給茶改場,茶改場利用這張照片進行電腦視覺分析,依據茶芽的尺寸、顏色等農藝性狀,來判別茶菁的品質,快速且精準,還能減少爭議。

蘇宗振表示,商用茶四季都會採收,所以四季的茶菁資料都要收集,連續收集2年,以取得足量的資料供電腦做為判定的依據,之後,茶改場也會持續餵資料給電腦,讓電腦可以做修正,以做出更精確的判別。這套電腦視覺分析系統完成後,也會分享給茶農及初製茶場使用,茶農可以用來檢測自家茶菁品質等級,初製茶場也能利用電腦判定結果,做為茶菁收購價格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