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與美國於美東時間4月11日完成首輪談判,行政院長卓榮泰今(15)日表示,政府會以大投資、大採購平衡臺美貿易,「(我國)農漁民是優先保護對象,請國人放心」;農業部長陳駿季也說,政府沒有要把農業議題推到第一線去跟美方談,「我們絕對不會犧牲農漁民權益當作籌碼」。
立法委員涂權吉今日在立法院院會質詢談判成果,卓榮泰指出,他對臺灣優先於第一輪與美國視訊會議談判感到欣慰,雙方已就對等關稅、非關稅貿易障礙及出口管制在內多項議題交換意見,但這只是啟動,現正爭取下一波談判最有利的時間;政府的談判態度,只要基於國家最高利益及產業界維持國際競爭力兩項原則,任何議題都可以談。
因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先前提交貿易障礙報告(NTE),點名臺灣對美國豬肉、牛肉、馬鈴薯、稻米及基改食品等多項非關稅障礙問題,涂權吉擔心政府以此為籌碼,可能衝擊國內產業。
卓榮泰表示,每個國家無論工業或農業都有其敏感的產業、產品,因我國去年出口美國較多、造成美國逆差較大,所以美方會要求盡量平衡逆差;我們採行的方法,會用大投資、大採購平衡貿易,至於敏感產品,不分工業或農業部門均會進行產業評估,當然,農漁民是優先保護對象,請國人放心。
卓榮泰說,要排除非關稅貿易障礙的品項非常複雜,但是一定要有排除的依據,只要符合國際貿易秩序、也有國際標準,同時有科學的證據,都可以在談判桌上談,「保護農漁民權益優先,還是我方基本態度」。
針對涂權吉提及「白米炸彈客」楊儒門近期呼籲稻米必須是「非談判項目」,卓榮泰表示,楊先生過去對臺灣農業、稻農的用心支持,我們都肯定,他看到楊最近的文章,當天就請農業部長一定要設法去進行說明、溝通,甚至是詢問意見。
陳駿季指出,因為農業肩負糧食安全的責任,包括稻米或畜禽肉類都是糧食安全必須守住的部分,因此一定要確保產業競爭力,同時穩定產業永續發展,更重要的是保障農漁民權益,在這三個原則下,才會去處理後續談判議題。
花蓮縣富糧稻米運銷合作社有社員40人,栽培有機水稻達72公頃,合作社理事主席、今年3月剛參展「2025東京食品展」返國的鍾雨恩表示,日本因去年稻作歉收、出口量增加等複合因素,米價高漲,使得臺灣生產的有機米即使加上關稅,在日本市場仍有競爭力,讓他看見稻米銷日的機會;因為合作社生產規模小,過去很難取得他國有機驗證作外銷,也因我國推動與他國有機同等性認定,讓合作社稻米產品可以外銷日本、澳洲等國。
鍾雨恩「天賜糧源」產銷班稻米產品今年參展「2025東京食品展」。(圖片提供/鍾雨恩)
鍾雨恩表示,面對國內市場可能進一步開放,身為稻農難免會擔憂,悲觀認為稻作產業「穩死」,但在美「對等關稅」政策下全球供應鏈可能重新洗牌,臺灣稻作產業諸如推動有機友善耕作等,仍有其優勢,除了保護政策,應趁此時思考調整產業體質,才能面對新挑戰,讓臺灣稻米在國際市場更有競爭力。
鍾雨恩舉例,近年氣候變遷下,現有稻米品種已出現產量、品質不穩定的狀況,亟需更具氣候韌性的品種;歐洲及日本等東北亞國家是有機農產品重要市場,也需要政府協助拓展新興國際市場。他肯定政府不把農業當籌碼的宣示,更期待國內及早推動產業精進轉型,協助農民將自由貿易衝擊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