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期雜誌
《豐年雜誌》2023年3月號 綠肥大地 生態固碳花現幸福

所謂綠肥(Green Manure),是不採收栽培的植物而直接翻耕入田作為肥料的方法,特地種來耕入土壤內的植物稱為綠肥作物。中文俗語有一說:「綠肥壓幾年,差田變好田」、「花草種三年,瘦田變肥田」,很多人對綠肥可能不太熟悉,卻是農家自古以來常用的栽培方式,用來維護農業生產已有數千年的歷史,在臺灣早期也極重視綠肥利用,直到被蓬勃發展的化學肥料逐漸取代。

層次分明的水稻田景色是電光部落的一大特色。
農業經營
電光部落農食好風景 傳承原民飲食文化

在清光緒年間,遷徙到恆春又返回花東縱谷的阿美族人,將牛隻畜力開墾、犁田的農耕技術帶回,建立雷公火社,即今天的電光部落。由於天然環境優越,在日治時期「東臺灣咖啡產業株式會社」曾於電光成立東臺灣「日之出」農場(日治末期殖民政府將「雷公火」更名為「日出」),於800多公頃的山坡地發展咖啡栽培業。於國民政府時期,電光溫暖溼潤的丘陵坡地,吸引了大量的西部移民者前來種植香茅。

封面故事
搖動手網,烘出電光咖啡的過去與未來

穿過連綿稻田,來到臺東卑南溪旁、人口僅兩百多人的電光部落,29歲的阿美族青年黃瀚扭開爐火,以手網烘焙咖啡豆,幾坪大的空間很快被咖啡的香氣填滿,「咖啡是我們部落的特產,我喜歡喝咖啡,結合興趣跟部落的需求,是理所當然的選項。」黃瀚說:「這就是為什麼我開始學烘豆、萃取咖啡,也打造出這間店。」

新聞
花東部落要創生,小型農機與簡易加工設備需求殷切

國發會副主委曾旭正表示,過往臺灣做社區營造時,多半只想到一級產業和很初級的加工,這次的六星計畫一開始就納入加工、通路業者,非常難得,實際執行後知道中間遇到什麼困難,會和農糧署討論可協助哪些部份,陪伴部落一起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