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精品咖啡
為了讓更多消費者深入認識花蓮蜜香紅茶與精品咖啡,花蓮縣政府攜手蜜香紅茶業者及精品咖啡小農、於「2024臺灣國際茶及咖啡展」舉辦一系列的蜜香紅茶品鑑會、精品咖啡拉花、咖啡晶球DIY體驗及相關文化講座活動,邀請海內外愛好茶與咖啡文化的人士一起感受花蓮獨特風味,擁抱在地特色茶與咖啡文化。
肥料使用占農業土壤近9成的溫室氣體排放,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茶業改良場(簡稱茶改場)與福壽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福壽公司)及雲林縣古坑鄉咖啡產銷班第14班咖啡農,歷時2年實地進行試驗研發「咖啡聰明肥」,不但針對農民施肥行為做調整,依據咖啡樹整年度不同生育時期所需肥分進行肥料精確配比,既落實合理化施肥,也提高肥料利用率,達到減少碳排的施肥策略。
咖啡是世界最大飲料作物之一,近年國人風行飲用咖啡,臺灣咖啡年消費額約新臺幣800億元,每年進口咖啡豆高達3.6萬公噸。目前全臺咖啡栽培面積1,168公頃,生豆產量約1,000公噸,產值約10億元,相較咖啡市場的熱絡需求,尚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從罐頭咖啡「伯朗」、即溶咖啡「雀巢」等能在超市買到的大眾消費品,到UCC、星巴克連鎖咖啡品牌推廣烘焙咖啡,至最近20年講究起咖啡產地及沖泡方式的「單品咖啡」盛行,臺灣人的嘴是真的愈來愈刁,卻也刁出臺灣咖啡的轉型之路,去(2021)年開始嘗試與「精品咖啡」畫出等號。
所謂精品咖啡,意味著生產流程中的每個環節和角色:咖啡農、生豆商、烘焙師、咖啡師,都與品質息息相關,而消費者對咖啡品質和風味的高標準需求,帶動從咖啡樹到咖啡桌整個產業鏈環節的進化。臺灣咖啡小農們正在這條路上積極邁進,迸發新一輪產業生機。
最近20~30年間全世界咖啡市場進入第三波浪潮,開始流行精品咖啡時,臺灣消費市場也從2000年到2010年間成熟,並回過頭來發現臺灣咖啡,從而讓臺灣咖啡在近5~10年內靠攏消費市場,有更多農民生產者願意繼續做進一步的投資與技術改善,最終能符合臺灣人對咖啡品質的要求。
拿起一袋咖啡,它描繪了一個種植者的幻想世界,以土地之名的方式呈現給咖啡飲用者;種植園的名稱、所有者的名字、一塊土地的位置、它的海拔高度、它的顯著特徵──彷彿袋子裡的咖啡只是來自產地的簡單產物,不受外界的歷史影響,也不存在如何讓人們工作的問題。
嘉義卓武山咖啡農場在今年第一屆「典藏臺灣精品咖啡國際競標」中,創下卓越咖啡聯盟(ACE)拍賣平臺有史以來最高單價。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農委會將把咖啡作為農業重要產業大力推廣,明年擬協助舉辦泛太平洋國家的咖啡競賽。
臺灣精品咖啡登陸日本市場,農委會水土保持局今年推動咖啡外銷,日前成功將臺灣13家精品咖啡豆上架到全日本包括東京、北海道、近畿、沖繩、關東、四國共40間咖啡廳,平均每家採購生豆約15公斤。
「我想記得你-臺灣古坑咖啡市集」14、15日在臺中大遠百時尚廣場登場,匯集咖啡原鄉古坑在地14家咖啡莊園、農友產地直送通過各種評鑑的咖啡豆,一次滿足所有味蕾,臺灣咖啡研究室創辦人林哲豪,以及《第一杯咖啡》微電影女主角大久保麻梨子也將出席,共同分享古坑咖啡的美好風味。
有咖啡癮的人,絕不能錯過烘豆的美好──無論是到咖啡豆專賣店找尋不同烘焙度的豆子,或是蒐集城市裡的自烘咖啡店,開創新的味覺體驗。即使沒有機器,也能用手網或陶鍋在家烘豆。享受烘豆,即擁有創作咖啡風味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