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青年回留農村】澎湖馬公楊馥慈:修復石滬,也修復人與海的關係

澎湖人把海中的咾咕石搬上岸,圍成「菜宅」抵禦強風;又把陸上玄武岩搬到海中,疊砌「石滬」集魚,「澎湖資源不足,常加以利用不起眼的東西,石頭就是很好的代表。」加上這裡擁有寬廣潮間帶,潮來浪去成先天優勢──經調查發現澎湖有近700口石滬,豐足漁獲餵養幾世代澎湖人,更曾為納稅指標。然而,現代漁業發達,石滬沒落、年久失修,甚至被人遺忘;海生海長的楊馥慈返鄉澎湖,創立「離島。出走」工作室,希望藉修復石滬,再次修補人與海洋的關係。

新聞
無法忘懷家鄉石滬,菊島女孩轉學回鄉盼重振漁業文化

沒有石滬就娶不到老婆?石滬捕的魚可以換一棟房子?這些流傳在澎湖的故事,訴說著石滬和澎湖人密不可分的情感。

placeholder-light
新聞
南方四島國家公園,東西吉海洋保育的十字路口

2016年起,國家公園保育警察小隊長蕭再泉呼籲東吉嶼、西吉嶼之間海域劃設「完全禁漁區」,潛水客吳祖祥也同樣於「國家發展委員會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提點子提議「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東西吉廊道海域應劃設為『完全禁漁區』」,並於2017年7月25日通過附議成案,自此引發海洋生態和漁民生計雙方的爭議……

新聞
東西吉廊道海域劃設為「完全禁漁區」訂於106年11月3日召開協作會議

民眾於國家發展委員會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提點子提議之「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東西吉廊道海域劃設為完全禁漁區」」,已於106年7月25日通過附議成案

placeholder-light
新聞
歷經十年研究,「神話之鳥」黑嘴端鳳頭燕鷗跨國遷徙路徑大揭密

歷經10年研究,「神話之鳥」黑嘴端鳳頭燕鷗遷徙路徑之謎終於解開。利用衛星發報器追蹤鳳頭燕鷗的結果顯示,夏季燕鷗於台灣繁殖結束後,會兵分兩路南下,一路橫越海峽東南駐足於菲律賓,一路循大陸東南沿海飛往中南半島的越南、泰國、柬埔寨,最遠甚至抵達緬甸,以新南向路線跨國遷徙。

placeholder-light
新聞
【海洋奇緣】絕美澎湖南方四島 臺灣最後的海洋秘境

2013年夏天,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尚未成立,當時我有幸跟著望安將軍澳嶼的潛水業者「島澳七七」前往東西吉浮潛採訪,東吉港口外硬珊瑚如地毯般綿延上百公尺,西吉軟珊瑚比人還大朵,數年前還不會潛水的我,以為水下世界就該如澎湖這般美麗,直到後來潛遍臺灣各地、部分東南亞著名潛點,我才知道原來不是所有的海洋都像澎湖這麼美!

新聞
防治金瓜瓜實蠅,高雄場16日將於澎湖現場示範

澎湖地區生產的南瓜果肉棉Q鮮甜,品質優良,普受消費者歡迎,已成為澎湖地區重要特色農產品之一。但栽培期間易遭受瓜實蠅危害,嚴重影響農民收益。

新聞
【野望書寫】鯨背後有海

在東岸首見抹香鯨時,牠離我極遠,像一顆入海的隕石冒氣的沙。我全神貫注遠方的牠,直到牠下潛失去身影,海面平靜,剩下風向吹移的紋路,後來我沒有再看過抹香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