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儀
豐年人物
客座總編輯|農委會農糧署作物生產組組長陳立儀 國產大豆豐隆 產製銷供應鏈全攻略

臺灣大豆消費市場需求每年約250萬公噸,其中榨油及飼料用占比9成,且多為基改大豆,餘1成供加工製作如豆漿、豆皮、豆干等大豆製品者,多使用非基改大豆,而國產大豆全部是非基改大豆,主要做鮮食用加工,因此,國產大豆市場與進口大豆市場向來有所區隔。如今,後疫情時代及俄烏戰爭等因素影響國際糧食供應緊張,目前進口非基改大豆價格,已較去年同期提高約45%,今年1月至2月份更因航運問題,發生進口非基改大豆嚴重缺貨現象,凸顯國產非基改大豆的優勢。

農委會林業試驗所特聘研究員陳芬蕙
豐年人物
客座總編輯|農委會林試所特聘研究員陳芬蕙 林下養蜂蜜源純淨 科學支持多元發展潛力大

近年來因為氣候變遷的影響,平地及淺山地區龍眼及荔枝的花蜜產量不穩定,林下養蜂的議題開始受到重視。養蜂產業與森林的生態息息相關,森林純淨無汙染的環境,為蜜蜂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條件,可以利用一年四季植物開花季節的更迭,採收到不同植物的花蜜及花粉,同時產出獨特多元風味的森林蜜,有別於市場上非林下或一般農地養蜂產出的龍眼蜜、荔枝蜜及百花蜜等,除了增加蜜蜂對環境變遷的耐受力,也提供專業蜂農更多元的收入,提高林下養蜂的吸引力。

吳晟 莊芳華
豐年人物
從筆耕到農耕 種樹詩人的綠野壯志 鄉土詩人吳晟、散文家莊芳華的植樹原點

文學與農業,一個天真爛漫、一個務實勤樸,看似兩條平行線,卻在吳晟與莊芳華身上融會成耀眼的交點。隨著文學紀錄片《他還年輕》熱映所颳起的旋風,吹向了農業詩人投入社會運動的起點,源自於對家鄉土地的一片赤誠。

黃金果
豐年人物
不一樣的黃金果 從鱷魚農場誕生的喜氣福果

不一樣鱷魚生態農場誠如它的名字,是臺灣少數農畜兼容、結合食農教育的生態農場。場內種有富含膠質、鐵質的黃金果,是場長鄞啟東深耕友善農法的精華之作,那香甜綿密的滑順口感,廣受樂齡朋友的喜愛。

豐年人物
客座總編輯|農委會花蓮農改場場長杜麗華 臺灣中草藥產業化 需要衛福部打開一扇門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急遽升溫,染疫人數暴增,「清冠一號」及防疫茶等配方引發搶購熱潮,甚至一度傳出藥材供不應求的消息,讓市場看到了臺灣中草藥產業化的重要性與需求性,不只我們重視中草藥作為防疫的角色,國外也往中草藥進行研究,畢竟對人體相對無害又有功效。不過,臺灣中草藥產業化談了幾十年,一直有制度面與實際操作面的問題,首要關鍵還在法規上的框架,有賴行政院衛福部願意帶頭斟酌法規上的調整。

林隺全
豐年人物
技術斷層,斷不了想拚的信念!杏鮑菇青農林隺,扛起家業培育一方沃土

位於臺中市后里區的荃賀生技農場,現年29歲的農場主人林隺,從農將近6年,早已得到百大青農的肯定。從小看著父母種菇、未曾想過接手家業的他,卻在父親工作意外導致腦損傷後,靠著自學摸索經驗,一肩扛起了家中每天1,500公斤杏鮑菇的產能與銷售。

為了環境永續,他堅持不採用一次性塑膠袋裝的太空包,以可重複利用的厚質塑料瓶栽種,並積極優化生產環境,以次氯酸水取代傳統消毒藥劑,種出生產全程不用藥的有機杏鮑菇。

臺灣咖啡產業策略聯盟召集人林哲豪
豐年人物
客座總編輯|臺灣咖啡產業策略聯盟召集人林哲豪 抓緊第三波浪潮 讓臺灣咖啡成為消費者選項

最近20~30年間全世界咖啡市場進入第三波浪潮,開始流行精品咖啡時,臺灣消費市場也從2000年到2010年間成熟,並回過頭來發現臺灣咖啡,從而讓臺灣咖啡在近5~10年內靠攏消費市場,有更多農民生產者願意繼續做進一步的投資與技術改善,最終能符合臺灣人對咖啡品質的要求。

農委會科技處處長王仕賢
豐年人物
客座總編輯|農委會科技處處長王仕賢 農業科技與時俱進 全面建構農業競爭力

農業科技的發展須與時俱進,我們透過務實面與前瞻性並重的作法,並橫向串聯相關單位的資源,希望讓農業科技有效擴散、增強農民的營收,也為農業建構資源整合的服務網絡,進而厚實外銷能量,讓農企業可因應環境的變遷迅速應對,持續轉型升級。

豐年人物
花甲年後的農夫夢 來世再當作田人 赤腳伯的老農哲學

自古以來,坊間便流傳著一種偏見,以為農人是「憨人」,不需懂太多學問,只管在田裡幹活。農居歲月超過六十載的陳水良,推翻了這般觀點。儘管他未能完成國小學業,卻憑藉求知若渴的精神,開創出屬於自己的「藍海農業」,擺脫了農產品飽受低價宰割的枷鎖。他認為,有知識也有智慧的農夫,才能把農業做得長長久久。

農水署署長蔡昇甫
豐年人物
客座總編輯|農委會農田水利署署長蔡昇甫 擴大服務抗氣候變遷 農水品質監測保食安

水,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源,也是農業不可或缺的命脈。臺灣的農田水利系統,從荷蘭統治時期就有雛型,隨著時間演進,民間慢慢形成農田水利會體系,早期採取區內硬性會員制,只有灌區內農民能夠享有灌溉水源,卻也因此造成灌溉渠道難以延伸灌區外的偏遠或困難地區。2020年10月1日,農田水利署揭牌成立,農田水利會由公法人組織升格為公務機關,隸屬農水署,除了維護現有農田水利設施外,也擴大灌溉服務,並透過跨部會、跨領域的合作,替臺灣規畫更全面的農業用水政策。

陳科行、王淑盈夫婦
豐年人物
剛剛好的鳥蛋不簡單 陽光鵪鶉牧場守護食安創品牌,翱翔鵪鶉產業新天際

一顆小小的鵪鶉蛋,在一般人的眼中常常是不起眼的配角,或許你在火鍋或佛跳牆裡看過它,逛夜市時也買過一串煎鳥蛋,更仔細的觀察下,你會發現便利超商賣的真空包裝鐵蛋也是它。鵪鶉蛋對溪口人來說可是重要的角色,它曾經撐起了嘉義縣溪口鄉的地方發展,餵養了3個世代的家庭,鵪鶉產業第三代的陳科行、王淑盈,見證了歷史,也努力開啟鵪鶉蛋產業的未來,從鵪鶉養殖走向食品加工廠,整合上下游生產,只為了給消費者最安全、最單純無添加的一顆蛋。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陳吉仲
豐年人物
客座總編輯|行政院農委會主委陳吉仲 正面迎戰氣候變遷 邁向農業淨零排放

極端氣候為全球永續發展帶來巨大挑戰,已是世界各國必須共同面對的難題,在聯合國提出專案報告(AR6)示警後,全球已有超過130個國家,宣示將溫室氣體「淨零排放」列為國家重大政策目標,更有不少國家已完成立法,提出具體期程和路徑圖,希望達到2050淨零排放。

波羅蜜
豐年人物
王牌業務員的波羅蜜樂園 做自己的開心農場

拐進狹彎窄道,映入眼簾的是沙沙作響的蓊鬱樹林,一塊手寫的木頭招牌指引旅人往上行駛。越過陡峭的小坡後,便抵達了嘉義「波羅蜜達人」黃榮發所經營的竹耕生態農場(簡稱竹耕農場)。

台大生物資源暨農學院院長盧虎生
豐年人物
客座總編輯|台大生農學院院長盧虎生 以精準農業平衡生產與生態 全民共同維護生態系服務潛能

一般我們提到生態, 是包含大自然的動物、植物、微生物, 其又受到物理環境:陽光、空氣、水、溫度、土壤、日照等等影響,讓每個生物間彼此相互溝通、作用。微生物分解有機質,變成土壤裡可供植物利用的養分,植物行光合作用而生長茁壯,動物食用植物,或是動物互相掠食獲取能量,最後動植物死亡回到土壤裡面。就像《聖經》講的:「塵歸塵,土歸土」,這是自然的循環,生物之間達到平衡,廣義來講,它就是生物彼此「服務」的狀態。

財團法人農業科技研究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陳玠廷
豐年人物
客座總編輯|農科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陳玠廷 挖掘地方DNA,以多元樣貌經營關係人口

在談論地方創生之前,我們要先了解地方發展遇到的困境,簡要來說,就是人力資源不足,其中又可從「量」跟「值」的角度來看。全球有許多非都市的地區人口持續地減少,導致區域內社會、經濟功能萎縮,此時即使有良好的改革政策,也因缺乏人力而很難落實;除此之外,能否順利找到對的人來地方發展也是關鍵,而這就關係到我們對地方發展有什麼樣的期待,才能進一步討論哪些人是我們要找的對象。

農業試驗所所長林學詩
豐年人物
客座總編輯|農試所所長林學詩 因應氣候變遷 打造韌性農業

氣候變遷已是全球必須積極應對的議題, 根據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2021年發表的第6次報告(AR6),全球氣溫平均上升1.5℃,已經是不可逆的趨勢,未來極端天氣將持續發生並加劇。臺灣近年暖化程度,事實上已經比國際平均還要嚴重,夏天延長、冬天縮短成為新常態,當溫度上升無法避免,農業方面就必須進行各種調適措施,否則到了世紀末,我們農業會有很多項目無法持續發展。

中央畜產會董事長林聰賢
豐年人物
客座總編輯|中央畜產會董事長林聰賢 全方位打造養豬國家隊 迎戰國際市場

臺灣在去年(2020年)獲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 I E)宣布為口蹄疫「不使用疫苗非疫區」,口蹄疫成功拔針,加上今年已是第三年將非洲豬瘟阻絕境外,這是臺灣養豬產業發展很好的契機。過去我們產業目標以守勢為主,希望能做到自給自足,臺灣防疫成功,讓我們更有條件思考如何轉守為攻,將臺灣好的產品銷售到國外去。

黃群洲與伴蔡松榮、廖家宏
豐年人物
攀樹採種延續森命力 黃群洲從植物素人變種子迷

每棵高聳入雲的巨木、每座茂盛的森林,都是由一顆小小的種子慢慢長大。回溯人工林經營三大階段:造林撫育、育苗、採種,林木性狀來自上一代的遺傳,因此好種子意味好木頭,採種不僅象徵傳承生命力的希望,更是項高風險的林業專業技術。今年46歲的黃群洲,是臺灣少數專業的攀樹採種工作者,身為造林採種商「沐群行」負責人,他承接各地林管處標案,率領團隊夥伴走遍荒山野嶺,尋找優良母樹種子。

關於這一行的辛苦與浪漫,去年爬上60米高的臺灣杉採種、刷新個人攀樹高度紀錄的他淡笑:「有人問我都不怕高嗎?其實我在上面很舒服哪,看到好多種子,我就覺得好快樂!」

國立中興大學生物科技學研究所特聘教授 蔡慶修
豐年人物
客座總編輯|興大生物科技學研究所特聘教授蔡慶修 產官學合作 打造原汁原味島嶼精釀

2002年臺灣因應加入WTO,取消行之有年的菸酒專賣制度,與此同時,政府也為了要振興921地震災區,允許民間設立釀酒廠,讓當地的農特產品有更多元的出路。在開放初期,最踴躍申請設立酒廠的是各地農會,期盼以農村釀酒業來行銷地方特色農產品,同時帶動觀光產業。

國立臺灣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系教授徐濟泰
豐年人物
客座總編輯|臺大動科系教授徐濟泰 有健康快樂的乳牛 就有安全好喝的優質鮮奶

牛從出生到泌乳,有兩道關卡特別容易折損,需要我們悉心照顧。第一是剛出生的前八週,也就是小牛的哺乳期,這段時間小牛容易生病,嚴重時甚至會死亡。因此就像人類新生兒要打預防針,一般畜牧業發達國家,都會在此階段為小牛接種疫苗。但是臺灣酪農產業因為規模不夠大,目前只有牛結節疹和流行熱疫苗可施打,因此在臺灣,小牛健康唯一的防線,就是母牛分娩後24小時內的初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