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民有問題:請問後悔怎麼辦?
【漁電共生期中考】光電蓋了,誰會養魚?─光電屋頂型室內養殖調查報告

「我後悔建了目前的室內場!」凱亞養殖場創辦人鄭志強攤開一整箱資料在會議室桌面,「前陣子趕快把之前跟市政府送件的申請書全部抽回來。」完成第一座光電屋頂型室內魚塭後,察覺養殖情況不對,養殖達人鄭志強斷然決定,放棄原已規劃的6座室內場,撤回申請書,打算改用不同光電設施配置。

鄭志強以日前撤回的設計圖說明,室內養殖不符自身需求。(攝影/吳尚鴻)

轉型室內不能隨便說後悔?

曾獲產銷履歷達人「水產達人」殊榮的鄭志強,年輕從事道路工程、肥料等生意,協助養殖朋友整頓魚塭,進而踏入養殖產業迄今20多年。他說話不疾不徐,帶著斯文氣質;鴨舌帽、POLO衫、工作褲,手腳俐落地為我們示範操作養殖池中央排汙。

凱亞養殖場。(影片提供/鄭志強)

凱亞養殖場位於高雄永安的養殖區近7公頃面積,運作兩年多。多數區位被劃入漁電共生先行區的永安,80年代因為臺灣草蝦養殖的高利潤,曾創造出錢景豐碩的在地經濟。歷經病毒感染事件,草蝦王國盛事不再,漁民改養其他魚種。近年永安的石斑魚名聞遐邇,虱目魚則占當地養殖最大宗。

因幾年連續發生強降雨情況,影響養殖池穩定,鄭志強將約0.3公頃的露天魚塭改建室內養殖場。初期規劃時沒有想到漁電共生,動工期間光電業者主動洽談租賃屋頂架設太陽能光電板。彼此合作後,也順利通過漁業署示範場遴選審核,獲得建置補助經費。

大雨造成排汙馬達塞住,無法自動排汙,水質弧菌增加導致蝦子感染死亡。(攝影/吳尚鴻)

但沒料到的是,他的室內養殖問題層出不窮。初期從白蝦開始養,卻因為缺乏蝦紅素,導致蝦身煮後不紅,儘管肉質不受影響,卻因賣相不佳影響銷售,只好做成月亮蝦餅、蝦捲等加工製品。

「當初以為側光就夠了,但實際上養殖池需要很多日照,藻類才能生長。」鄭志強進一步解釋:「藻類除了讓蝦子提升蝦紅素,對養殖池穩定、有機物分解也都很重要。」白蝦之後,嘗試不同魚種也遇上困難,鄭志強仍再接再厲。

鄭志強不怕挫折繼續嘗試合適的室內養殖魚種。(攝影/吳尚鴻)

「室內池不好養殖,另一個主要原因,是這地區沒有大量海水和淡水,地下鹹水總氨超載,較難調整。」鄭志強說明。室內魚塭缺乏日照,造成水溫偏低。儘管夏日溫度適宜,但冬天或寒流來時卻顯得過低。試養鱸魚曾因過低水溫造成魚群凍傷;沒有藻類吸收硝酸鹽,pH質越養越酸,導致黃金鯧感染卵圓鞭毛蟲。目前改養烏魚,每日要固定抽水排汙,自動化系統照顧水質、溫度,但跟室外養殖相比,成魚仍舊長得比較慢。

光電立柱型才符合需求

「會想把室內場拆掉嗎?」聽見鄭志強室內養殖遭遇這麼多挫敗,我們不禁脫口問。工程相關專業出身的他,帶著那種「直面問題」的氣勢,笑笑回說:「就繼續想辦法解決問題,看還能做什麼改善。不過接下來我不做光電屋頂型了,剩下的都要做成地面型。」目前他將室內魚塭作為烏魚中間育成場。

鄭志強目前將室內養殖池作為烏魚中間育成池。(攝影/吳尚鴻)

凱亞室內場的屋頂出租光電業者,每月租金2萬元;光電業者每月光電收益約30萬元。工程背景出身的鄭志強,藉操作光電屋頂型魚塭的經驗,重新規劃露天魚塭,他認為光電地面立柱型魚塭,才是最適合與自己養殖物種結合的漁電共存方式。

不僅重視養殖履歷,甚至為了確保加工產品履歷而建立專屬加工廠,在在顯示鄭志強對養殖產業的全心投入。與團隊進一步研究漁電養殖後,看好綠能養殖未來發展的他,投資光電公司,重新打造露天魚塭,準備結合自己研發的魚池披覆技術、中央排汙、專利集魚槽等設計,搭配地面立柱型太陽能光電板售電、遮蔭、減緩強降雨等功能,整合自身工程技術、養殖經驗與綠能措施,努力找到漁電養殖的良方。

鄭志強笑說,因為本身是光電型屋頂室內養殖示範場的關係,不能隨便說後悔。但他挫敗經驗除了是真實紀錄,也是許多陸續加入漁電養魚行列之漁民可能遭遇的困頓或心聲。漁電養殖技術現正是需要逐步檢視時候,藉由這些民間經驗,才能進一步發現問題,重整策略與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