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農傳媒

【百元風味鈔】鹹甜難喻的滋味:夫婦炊

文字╱攝影 潘家欣

天冷了,就想來點熱呼呼的煮物。家裡什麼食材都沒有,只有煮火鍋用的豆腐,啊,來煮一鍋「夫婦炊」(めおと炊き)吧。

《京都家滋味》是一部由三位女性作者1共同書寫的家常料理散文,分為春夏、秋冬歲時記兩冊。每一篇都是一道「季節御番菜」2的廚房隨筆,描述隨著節氣更迭,京都的家料理如何悄悄變化。文中信手拈來種種古諺、節慶小知識,整體風格很像是聽著媽媽姑姑阿嬤,在灶前一邊煮飯、一邊絮絮叨叨,是一種特屬於女眷互動的親切感。

其中,大村重子在秋冬篇料理寫了一道京都的夫婦炊。材料非常簡單,使用了柴魚昆布高湯、淡口醬油、少量的酒和糖;將烤過的板豆腐與油豆腐一齊入湯熬煮,使兩種豆腐吸收湯汁的甜鹹滋味,樸實清淡中見甘美。

大村在文中寫到,油豆腐和烤豆腐是有象徵意義的。油豆腐象徵玩心重的丈夫,烤豆腐(焼き豆腐)則因日文的「焼き」近於吃醋的諧音,象徵因為老公玩太凶而醋勁發作的老婆。啊,所以這是先生在外面喝酒回來,跟老婆大吵一架的和解料理嗎?

在日本,豆腐常常做為妻子的隱喻元素。因為豆腐是如此低調、不顯個性,卻能包容吸納各種食材的滋味,所以被比喻為家庭中的賢內助。不過,溫柔的妻子也是會怒吼的,炭火烤過的豆腐,散發著鮮明的焦香,發脾氣的太太相當迷人呢。以前看到好女人如豆腐的比喻,總覺得箝制了女性,不過,誰規定烤豆腐就一定是太太呢?隨著時代進步,當代的夫婦炊,恐怕也可以轉化不同的意義了:個性鮮明的太太與內斂溫柔的先生,難道不也是一種夫婦炊嗎? 旅日畫家何德來,在一九七一年畫了一幅小品油畫《豆腐》,清淡的白豆腐盛在瓷碗中,一派風和日麗。但,這幅畫其實蘊含了深深的悲哀,當時畫家的愛妻已經病倒並被檢驗出癌症,無法再為丈夫烹煮料理了。這張豆腐靜物,是否就是妻子最後為先生製作的晚餐呢?正如大村在〈夫婦炊〉一文所述,夫婦炊雖然是家常菜,其實不太容易煮得好,要經歷無數次的調味失敗,有時太鹹,有時又太甜,就像兩個人相處難免摩擦吵嘴,可是,最後融合於湯汁的愛恨滋味,恐怕文字難言說。

  1. 該書為秋山十三子、 大村重子、 平山千鶴三位作者合著。 ↩︎
  2. 番菜(ばんざい): 指京都日常的家常菜,尤其意味著祖母傳給母親,再由母親傳承給女兒的家傳菜色。 ↩︎
噴槍烤豆腐。
小火熬煮融合愛恨的滋味。
夫婦炊食材:板豆腐 1塊 25元/油豆腐 1盒 30元/昆布柴魚高湯包 1包 約40元/醬油 1小碗/砂糖 少許/米酒 少許/水 600毫升
料理步驟:
1.板豆腐切塊,上下分別墊上廚房紙巾,以平整重物壓個5分鐘,排掉豆腐多餘水分。市售油豆腐可以用熱水沖洗個幾次,洗掉過多的油。
2.傳統會用鐵籤串起板豆腐,用炭火烘烤;如果是家裡的小廚房,可以用噴槍或瓦斯爐小火,烤到表面上色即可。
3.600毫升的水加入柴魚高湯包,煮滾後,加入醬油、糖和一點點米酒,再次煮沸。撈出高湯包,把油豆腐和烤豆腐放進去,蓋上鍋蓋(能有重物壓著不讓豆腐浮起更好),小火熬煮半小時。
4.半小時後,吸飽鹹甜湯汁的豆腐隨湯汁撈出,可以撒上七味粉享用,總覺得,這料理非常解酒呢。

作者 潘家欣
一九八四年生,迷戀各種氣味和玩具,著有散文集《玩物誌》;詩集《如蜜帖》、《如廁帖》、《負子獸》等八冊;藝術文集《藝術家的一日廚房—學校沒教的藝術史:向26位藝壇大師致敬的家常菜》;插畫作品《暗夜的螃蟹》、《虎姑婆》等。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