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農傳媒

擴大美國稻米進口配額、降低關稅?陳駿季:農業部立場不會讓步

立委郭國文質詢我與美關稅談判對國內農產業的衝擊。(攝影/游昇俯)

因應美國川普政府關稅政策,我國正積極與美展開談判,立法委員郭國文今(14)日於立法院質詢,擔憂美方要求我開放市場、解除貿易障礙,恐衝擊國內稻米等弱勢產業。農業部長陳駿季答詢表示,國內稻農人數約22至近30萬人,無論是擴大進口配額數量或是降低配額外關稅,農業部的立場「不會讓步」,包括稻米與雞肉等農產品,為了確保糧食安全、農民權益,農業部會捍衛原定的配額及關稅。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今(14)日審查《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國土安全韌性特別條例》草案,郭國文質詢擔憂政府支持措施扶助蘭花、毛豆等相對優勢產業,但未涵蓋稻米等弱勢產業。他表示,美方在3月底即指出臺灣稻米、基改食品、肉品、馬鈴薯等貿易障礙議題;這次關稅談判,美、日間以稻米議題為關鍵,美、韓則是討論食品貿易限制的解除,我國央行曾提過擴大向美購買能源、軍購及農產品,目前我進口美國黃豆、玉米占比約3成7,小麥7成,未來是否有擴大採購空間?

陳駿季說,黃小玉有擴大向美採購空間,因為美國飼料品質比較好,原來每年進口約9.4億美元左右,可能擴大到12億美元。

郭國文進一步詢問,WTO框架下,我國每年稻米進口配額數量14萬4,720公噸,未來是否對美稻米拉高進口配額或調降關稅?美國雞肉進口目前占國內整體雞肉消費35%、占雞腿市場50%,關稅有無可能讓步?郭國文指出,進口農產品與國產成本差非常多,國產米均價每公斤50元、美國30元;國產雞肉每公斤100元、美國68元,進一步開放市場恐衝擊國內產業。

陳駿季表示,包括稻米與雞肉在內,雖然國產雞肉自給率達68%,但仍可能影響到國內產業,農業部的立場是要確保國人糧食安全及農民權益,因此會捍衛原來的進口配額與關稅水準。

郭國文另詢及針對美發芽馬鈴薯的進口限制,以及基因改造產品的貿易障礙,是否進一步與美談判。陳駿季說,馬鈴薯若發芽原來是直接退運,未來有可能提供美方篩選的機會;但基改產品主要是由衛福部主管,農業部管理飼料相關的基改玉米及黃豆等。

郭國文認為,因應關稅議題衝擊,也須提升農民個人韌性,但對於老農津貼排富條款修法,遲遲未有回音;農業保險覆蓋率偏低,也要請農業部慎重檢討。陳駿季說,老農津貼排富修法草案農業部已送交行政院,尚須等待與其他八大社福津貼作一致性考量,有共識就會提交立法院審議。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