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農傳媒

農用紙膜抑制雜草 有機水稻栽培產量增一倍 成本比用塑膠膜更低

農業部高雄區農業改良場試驗以「農用紙膜」栽培有機水稻,相較不用紙膜、無人工除草田區產量可增加約一倍。(圖片提供/高雄區農業改良場)

因有機水稻栽培不能使用除草劑、仰賴人工除草,農村缺工已造成有機水稻栽培困擾,農業部高雄區農業改良場試驗以「農用紙膜」栽培有機水稻,相較不用紙膜、無人工除草田區產量可增加約一倍;比較紙膜與塑膠膜使用成本,塑膠膜雖然價格便宜,但若加上回收成本,使用無須回收的紙膜整體付出成本更低。

國內蔬果栽培會使用塑膠農地膜抑制雜草,但塑膠膜廢棄物容易造成環境汙染問題,根據農業部農糧署統計,國內使用農用塑膠膜(農地膜)每年約1萬公噸,使用作物以瓜類、鳳梨、草莓等為大宗,但用過的塑膠膜容易破碎,沒有完整回收就會造成環境汙染問題。

高雄區農業改良場今日舉辦「農用紙膜 有機栽培減塑環保新選擇」記者會。(攝影/游昇俯)

可分解農用紙膜。(攝影/游昇俯)

過去有機水稻栽培會透過湛水、使用稻殼覆蓋或人工除草等方式,抑制雜草生長,但因農村面臨人力老化、缺工困擾,高雄農改場旗南分場試驗採用農用紙膜方式栽培。旗南分場長黃祥益表示,農用紙膜材料為再生植物纖維,水稻插秧時使用日本進口紙蓆插秧機,在水田上鋪紙膜同步插秧,在湛水狀態下,紙膜約可維持2至3個月,達到抑制雜草生長效果,隨後腐爛分解,成為土壤一部分。

使用紙膜有機水稻比沒用紙膜的田區雜草覆蓋率減少24%,因沒有雜草搶養分,稻株株高較高,分蘗增加55%,產量約增加一倍,每公頃產值增加5萬元以上。

旗南分場也試驗溫室栽培有機蔬果使用農用紙膜覆蓋畦面,設施中種植小胡瓜一個多月,收成後再種小番茄,期間以淹灌方式灌溉,淹水時紙膜吸水,放乾後便逐漸恢復原狀。黃祥益指出,試驗紙膜使用5個月仍可維持完整性,沒有雜草危害,小胡瓜收成後不必替換紙膜,直接接續栽培小番茄,產量則與使用塑膠膜栽培相當。

設施栽培淹灌下,紙膜可保持5個月不破損。(圖片提供/高雄區農業改良場)

田間使用塑膠膜容易吸熱,造成畦面、植株溫度均高,不利作物生長,使用紙膜有利降低土壤溫度且保溼;高雄農改場今年3月比較兩者溫度差異,農用紙膜田區高溫可低近5度之多。高雄農改場場長羅正宗說,今年3月氣溫仍偏低,到了夏季紙膜降溫效果會更明顯。

黃祥益指出,國內目前有中華紙漿公司、正隆公司等企業生產農用紙膜,兩家業者的紙膜產品且已登記為有機栽培可用資材;農用紙膜每平方公尺約4.4元,農用塑膠膜雖只要約2.5元,初期購買成本較低,但塑膠膜用後回收人工成本每分地約1,000元,兩者相較下,使用紙膜每分地還可節省427元。但黃祥益也指出,若是水稻栽培使用紙膜,需要專用的紙蓆插秧機,插秧時間也會較長,業者評估收取費用會比一般插秧機高一倍。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