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畜產試驗所與民間產業合作「參與式育種」,首件民間育成牛、豬品種「源興牛」及「平埔黑豬」,今年通過命名審定,今(8)日正式發表。「源興牛」是已故前總統李登輝晚年投入農業志業、留給臺灣最後的禮物,培育源興牛的源興居生技公司董事長劉泰英表示,通過命名他特地到李前總統故居報告「我們已經做到了」,他自己也老淚縱橫;目前200多頭希望擴大飼養,三年內應可達1千頭,最終要有1萬頭才具經濟規模,讓國人吃得到。
源興牛是1934年日治時代臺灣總督府自日本引進役用牛隻,戰後日本政府撤退、放養於陽明山擎天崗,在無外來牛隻雜交情形下,形成遺傳上獨立族群,2016年由李登輝基金會、源興居生技購入,以李登輝故居源興居命名為源興牛。源興居生技提出新品系命名登記,今年6月公告核准審定書,屆滿3個月後,11月4日獲同意命名審定。
畜試所研究員楊鎮榮表示,源興牛2017年由日本和牛專家透過SNP晶片分析,確認與日本和牛遺傳距離近,與西方牛種較遠;雖與日本和牛親緣近,但基因型差異也顯示仍是獨立族群。
農業部畜試所今日發表首件民間育成牛、豬品種「源興牛」及「平埔黑豬」。(攝影/游昇俯)
「源興牛」母牛。(圖片提供/畜試所)
源興居生技將持續投入種源維護、選育,擴大族群,並嘗試與不同母牛配種繁殖試驗。劉泰英表示,源興牛前後光研發費用就花了3億元,這7年來連續虧損,現在養到200多頭,牛肉好吃、大家想要,卻沒有產量可提供,因此現在想找農民代養,公司提供技術、飼料,養成後收購回來;預估第一階段要從200多頭擴充1千頭,最終要達到1萬頭才具經濟規模,可建立臺灣和牛市場,每天可吃到。
劉泰英說,研發過程很艱辛,要不斷增資、找人才,但因是李前總統生前託付,不管怎麼痛苦也要堅持下去,「只能成功不能失敗,不能把李前總統名譽毀掉」;通過命名審定,他跑到李總統故居說「我們已經做到了」。回首來時路,劉泰英仍謙稱,他是農業外行,雖然很努力,但「自己只能打65分,勉強及格」。
源興居生技總經理鍾迪名指出,臺灣肉牛主要由乳公牛或寡產乳牛供應,一年屠宰8千多公噸,提供臺南牛肉湯等使用一下就沒了,國內市場需求約17萬公噸,有16萬多公噸是由美、澳進口,臺灣和牛源興牛是農耕牛基因,血糖值高,牛肉口感較甜,可給國人美、澳牛以外的選擇,市場潛力大,因此希望找國內小畜牧場代養擴大生產規模。
源興居生技公司董事長劉泰英表示,通過命名他特地到李前總統故居報告「我們已經做到了」。(攝影/游昇俯)
「源興牛」肉片脂肪分布漂亮。(攝影/游昇俯)
鍾迪名表示,屠宰三頭牛約有1公噸牛肉,養到10萬頭才能宰3萬頭,要滿足16萬公噸的市場需求,至少要養到200萬頭,但臺灣又沒有足夠土地及人力,因此公司也尋求日本、越南畜牧場合作,提供精子給他們代養,生產牛肉再購回,但精子輸出、冷凍牛肉購回還有檢疫相關法規待克服。
鍾迪名評估,明年「臺紐協定」全面生效會衝擊乳牛產業,但肉牛不會,乳牛售價每頭8至10萬元,代養源興牛每頭可賣20萬元,經濟價值翻倍,對養牛戶收益更好,歡迎乳牛場洽詢合作;他說,和牛每公斤2千、3千元價格水準已固定,國產和牛生產成本照講比進口低一些,但定價仍要評估,若是自有畜牧場產能預估要到2027、28年才足以上市。
鮮甜軟嫩勝過伊比利豬 臺灣「平埔黑豬」打國際市場
「平埔黑豬」公豬。(圖片提供/畜試所)
「平埔黑豬」是由春發成畜牧場場長李榮春自97年起到全臺收購符合本地黑豬外型,並與畜試所、臺灣大學合作,選定MSTN AAT基因組合型,進行種豬選拔、基因純化,所復育而成地方黑豬種原。平埔黑豬族群關聯性與梅山豬、桃園豬相近,農業部今年7月公告核准「平埔黑豬」審定書,並於10月14日同意命名審定。
李榮春表示,平埔黑豬以飼料飼養10個月可上市,經過肉質分析,肉質甜度比伊比利豬及市售白豬多4倍,膠原蛋白多1.5倍,口感比較嫩,具有國際市場競爭力,因此公司深耕國內、布局海外,2018年成功以活體外銷香港,2021年生鮮豬肉也出口菲律賓。明年國內若能成為傳統豬瘟非疫區,將有助豬肉出口更順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