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農傳媒

【歐陸食旅味】自由的味道

文字.攝影/劉盈慧

波蘭是個悲情的國家,歷史上經歷三次瓜分,中途還曾被登出歐洲舞臺,消失在地圖上123年。寬容收留少數民族,給予猶太人棲所、工作,卻衰到成為德國在境內蓋集中營大屠殺的藉口。二戰時波蘭被盟軍拋棄,首都華沙被夷為平地,九成建物被炸毀,復國後又被共產鐵幕挾持44年。在強敵壓境下絕地重生,造就波蘭人個性務實堅韌,親切但看起來心事重重,連節日都不走歡天喜地慶祝跟瘋狂購物那派,反倒是習慣追悼犧牲者、隆重度過悲情紀念日。

波蘭也曾經強大過。16世紀波蘭女王聯姻隔壁的立陶宛大公,攜手創建的波蘭立陶宛聯邦是當時疆域最大的王朝,現今的波蘭、立陶宛、部分的捷克、匈牙利、烏克蘭、白俄羅斯都是它的地盤,首都在南邊的古城克拉科夫(Kraków)與立陶宛的維爾紐斯(Vilnius)。然而波蘭身為斯拉夫人的最西支,在西歐列強眼中依舊是個非主流的鄉巴佬。波蘭是東歐大糧倉,富庶的平原令敵國垂涎,少了山脈河流的天然屏障,也成為鄰居德國、奧地利、俄國的侵凌目標。

一種食物代表一場革命。1970年代鐵幕內的波蘭,共產政府有限制地開放餐飲業的私人經營許可,小家庭能做起市場經濟的小生意,人們竭盡所能在物資短缺的時代活用得來不易的食材,靠移動餐車或只露一個窗戶的小攤販形式當店面,販賣起波蘭史上第一個家喻戶曉的快餐——波蘭披薩(Zapiekanka)。

元祖版的波蘭披薩是在剖半的寬口長棍麵包上,攤開鋪放炒過的切片蘑菇、起司,淋上蕃茄醬後,拿進烤箱高溫烤得酥脆;麵包邊緣有著餅乾的口感,熱呼呼的蘑菇料混著融化的起司與酸甜蕃茄醬,這是標準的美式速食美味,也是當時最流行的街頭小吃。

PROFILE

劉盈慧 一位背包旅行43國的旅人,我和我自己上路。用地圖搜集文化,用美食理解歷史,逛市場是欣賞庶民生活的總和。曾任聯合報記者,獲社會光明面新聞報導獎。

波蘭披薩的原始口味是蘑菇、起司、蕃茄醬,現在口味多元,蕃茄、芝麻葉、青蔥都有支持者。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