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農傳媒

落花生台農11 號高油酸品種:高產且油脂穩定性佳 適合機械採收

落花生台農11號田間植株生長情形,株型直立、不易倒伏,適合機械化收穫。

落花生台農11號田間植株生長情形,株型直立、不易倒伏,適合機械化收穫。

文‧ 圖╱ 戴宏宇 農業部農業試驗所作物組副研究員
朱映潔 農業部農業試驗所作物組聘用助理研究員

農業部農業試驗所歷經多年研究,成功育成高油酸落花生品種「台農11號」,不僅株型矮、適合機械化採收,還具備高產量與高品質特色。與一般品種相比,秋作產量提升達三成,油酸含量更高達78~83%,顯著優於一般落花生,能有效延長油脂穩定性與保存期限,大幅降低加工業者在倉儲與品管上的壓力。台農11號籽粒飽滿、口感清爽,適合製作零食點心食用,具產業應用與加工食品市場的競爭優勢。

落花生(Arachis hypogaea L.)原產於南美洲,性喜溫暖、乾燥且日照充足的氣候,為臺灣主要雜糧作物之一。根據農業部農糧署統計資料顯示,落花生近年來栽培面積約為2萬公頃,主要種植於雲林縣、彰化縣和嘉義縣。其地下莢果為主要的經濟部位,籽粒含有豐富的油脂(44~56%)及蛋白質(22~30%),並含有維生素B1、B2、E和菸鹼酸與鈣等多種營養成分,且有獨特風味,深受國人青睞。在臺灣落花生亦廣泛應用於加工食品,如製成花生油、花生糖、花生醬等產品。

落花生雖富含油脂,卻也為其帶來儲藏與加工上的挑戰。尤其在長時間儲藏或經高溫處理時,油脂容易氧化並產生油耗味,進而影響產品品質,限制其市場潛力。油耗味的產生與油脂中脂肪酸的組成有關,落花生的油脂主要由油酸(Oleic acid;C18:1)和亞油酸(Linoleic acid;C18:2)組成,亞油酸為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分子中含有兩個雙鍵,化學穩定性相對較差,較易發生氧化反應;相較之下,油酸僅含有一個雙鍵,穩定性較高,不易氧化。因此提高落花生油酸並降低亞油酸比例,有助於提升油脂穩定性與產品耐儲性。

落花生台農11號株高較矮,降低對生長調節劑——巴克素的依賴,減少成本、友善農業環境。

台農11號具高產優勢 油酸高、風味佳、適合機械收穫

過去市面上主流商業品種的油酸含量約40%,距離油脂中油酸含量達70%以上的高油酸標準仍有差距,因此尚不具備高油酸特性。為提升油脂品質,農業試驗所自2015年起積極投入高油酸落花生的育種工作,透過引進美國高油酸種原,並與我國推廣品種「台南14號」進行雜交選拔。歷經7年世代選育與田間試驗,最終成功育成兼具高油酸特性與優良適應性的新品種「台農11號」,該品種不僅滿足消費市場對良好品質油脂的需求,也有助於提升國產落花生在鮮食和加工食品市場的競爭優勢。

在春作與秋作的環境下,台農11號籽粒油酸含量可達78~83%,顯著優於一般推廣品種,展現高油酸特性。其株型直立、不易倒伏,適合機械化收穫。又因株高較矮,大約40.9±2.8公分,所以可降低栽培過程中對生長調節劑——巴克素的依賴,對環境友善並有助於降低生產成本。

台農11號的外型為二粒莢,莢果呈蠶繭型、腰極淺,於機械脫莢過程中較不易破損,籽粒飽滿、種皮呈粉紅色。此外,其籽粒風味香濃,經高溫製程後油脂依然穩定,不易產生劣變氣味,可有效延長產品的櫥架壽命,滿足現代消費市場對高品質與加工原料保存期限長的需求。

在品質、產量、栽培與加工應用等多方面台農1 1號均表現優異。在產量表現方面,更展現出極具潛力的高產特性。春作產量約每公頃3,486公斤,秋作產量約每公頃4,851公斤,特別是在秋作栽培條件下,與一般推廣品種台南14號相比,產量可提高約30%。此外試種分析亦顯示,台農11號籽粒粗脂肪含量較一般品種略低,使整體口感更清爽,作為零食或點心食用時油膩感較低。

落花生台南14號和台農11號莢果比較圖,台農11號莢果為二粒莢,呈蠶繭型、腰極淺,於機械脫莢過程中較不易破損。
落花生台南14號和台農11號籽粒比較圖,台農11號籽粒表現與主要推廣品種台南14號相似。

一年兩期作 培土有助莢果充實 雖具耐旱性 仍需保持土壤溼潤

臺灣落花生為一年兩期作,分別為春作和秋作,播種期依地區而異,春作約在1~3月播種,秋作則在6~9月。台農11號適應我國主要種植模式,其栽培管理方式與一般落花生慣行栽培相同。

台農11號適合種植於富含有機質且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此類型土壤結構鬆散,利於莢果的膨大。播種前應充分整地,疏鬆土壤,以利根系發展。建議採作畦二行式種植方式,畦寬約90公分、畦溝寬約20公分、行株距約45×10公分。在開花初期,施用追肥時,同步進行培土,由於落花生具地下結莢的特性,開花後所發育的子房柄需在黑暗且具壓力的環境中才能順利膨大形成莢果。因此台農11號與其他品種一樣,培土作業不可或缺,有助於提升結莢數與促進莢果充實。

而田間的施肥用量可參考《作物施肥手冊》,因落花生根系與根瘤菌共生,具有良好的固氮作用,氮肥需求相對較低。整地前施用基肥,提供初期養分需求,進入始花期至下針期,視作物狀況施用追肥,促進莢果及籽粒發育。在水分管理方面,雖落花生具有一定耐旱性,但始花與結莢期對水分特別敏感。建議於這兩階段適時灌溉,保持土壤溼潤,以促進花芽分化與莢果充實,避免缺水導致開花數減少或莢果未充實,影響最終產量。

在面對常見的病害時,除了須注意葉斑病(Mycosphaerella arachidis Deighton;Mycosphaerella berkeleyiJenkins)、銹病(Puccinia arachidis Speg.)及簇葉病(Peanut witches’ broom)外,還有葉蛾類、薊馬等蟲害。因此日常應多注意田間衛生、及時移除簇葉病等病株。具體的防治方式,建議依照實際發生情形,參考植物保護資訊系統所推薦的藥劑、濃度及施用時間處理。

落花生台農11號屬無限生長型作物,可透過觀察外觀型態變化判斷收穫適期。當地上部植株葉色變淺、黃化,地下部莢果大部分已充實飽滿,莢殼網紋變深,莢果剝開內側出現深褐色斑點,即為收穫適期。另外根據試種調查結果,台農11號春作生育日數約為120~130天、秋作為100~115天,可視實際生長狀況調整收穫時間。

落花生栽培時適時中耕培土,有助於提升結莢數與促進莢果充實。
落花生台農11號加工製成花生糖,香氣濃郁、不易產生油耗味。

抗病性佳技轉具推廣潛力 維持種原純度確保優良性狀延續

台農11號自育成以來,根據已授權農友的實際栽培經驗回饋,其在田間管理與產品品質等方面皆展現優異表現,顯示其具備良好的產業推廣潛力。在栽培管理方面,除前述株高較矮、不易倒伏,可減少巴克素使用外,農友觀察發現台農11號具備較佳的抗病性,農藥使用量減少;其收穫產量穩定性佳,表現優於一般推廣品種,且受環境影響相對較小。在食用方面,也發現台農11號因具高油酸特性,相較於非高油酸品種,更耐儲放、不易產生油耗味。此外籽粒具特殊香氣、自然回甘、口感細膩,無論水煮或焙炒皆深受消費者肯定,並表示食用時較不易感到燥熱,回購率高。目前台農11號仍持續進行技轉推廣,歡迎有興趣的農友與相關業者洽詢申請。

而在育種與繁殖過程中,維持田間純度是一項重要的課題,若管理不當,將可能導致油酸含量下降或使其他優良性狀消失,進而使過去育成所投入的時間與資源付諸東流。因此為確保品種穩定性與延續性,建議農友在繁殖及留種過程中應重視田間混雜及種子純度問題,並可參考下述採種方法,以維持台農11號的優良性狀及品種穩定性。

(一)為防止品種間的混雜,採種田應避免與其他落花生品種混種,並保留至少3公尺的隔離距離,適時去偽去雜。在選留健康植株時,應挑選株型正常、無畸形、無病蟲害的健康植株作為留種對象。

(二)於莢果收穫適期採收,選留成熟、健康莢果,迅速乾燥至安全貯藏水分含量12%以下。並將乾燥後的莢果存放於通風、陰涼且乾燥的環境,避免高溫與潮濕造成種子活性降低,若需長期保存,可冷藏以延長儲藏時間。

台農11號除具高油酸特性,且籽粒風味佳,不僅改善加工食品於儲藏過程中易產生油耗味的問題,同時保有良好的食用品質,進一步提升本土落花生產品的市場競爭力。除此之外,台農11號亦具備優良的外表性狀與高產潛力,在育種目標與實際栽培條件間取得平衡,為農友提供一個兼顧優良性狀與生產效益的品種新選擇。

田間育種作業,需注意維持田間各品系或品種純度,避免優良性狀流失。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