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農傳媒

【移居CHECK LIST】實踐者提醒:移居狀況先想想

口述 移居者們╱整理 何立翔╱攝影 吳尚鴻、賴力瑜

土地╱居住問題

李寶蓮(以下簡稱寶):現今臺灣農地被炒作,是一個難以突破的客觀障礙,導致真心想在土地上生活的人很難取得土地。

共農共食(以下簡稱農):土地租賃的不穩定性是可能面臨的最大問題。經常遇到地主有其他規劃、租約到期或被轉租給他人等情況。

蔣沛妍(以下簡稱蔣):鄉下的房子較不好找,若屋況較差可能需要自行修繕。也可能面臨修繕完成一段時間後被轉租。

農務問題

寶:農夫是靠天吃飯的職業,必須學會樂天。與其硬去對抗環境,不如選擇適合當地生長的物種。

農:學會觀察自然萬物的變化,從中累積經驗。放下挫敗感,明白「很多東西不可控制,每一季每一年就是會再重來」。

陳冠宇(以下簡稱冠):務農要接受一定會有損失,不論是什麼農法,就是會有自然或者動物因素造成收成減少,影響甚至可達六分之一。

交通問題

李盈瑩(以下簡稱盈):自備腳踏車、機車或汽車。

蔡山(以下簡稱蔡):機車的話,檔車不錯,可上山、下海、下田。

陳:想嘗試航海的話,可以考慮帆船。

寶:這五、六年來出門只靠公共運輸,一輛農用搬運車偶爾也會開著上梨山街上,但大多是走路。

動物問題

盈:曾見過白腹秧雞、南蛇、烏鶖、彩鷸、澤蟹和鱉等,滿喜歡。

冠:有些動物會破壞作物和田地,像是山豬、獼猴等。

以莉.高露(以下簡稱露):海裡的動物像是水母,容易螫傷人,要小心。

農:我們曾嘗試讓雞鵝與作物共生,但發現牠們的破壞力很強,因此調整策略,決定為作物圍起網子。

人力問題

盈:需要學會一些手作技能,例如木工、種菜、種稻、改良無毒資材、搭棚架、做菜、殺魚、養雞。

冠:學會種稻、使用各種傳統農事工具和機器,後來還會做冰淇淋、手作帆船。

蔡:鄉下地方,很多事得自己動手,環境會迫使你找到出路。

寶:多元混種的農園不適合請工人,比較難分辨不同作物,與不同品種的採收時間。

夥伴問題

蔡:要先了解自己的個性,能否與孤獨為伍;可以不斷充實自己,吸引力法則會幫助你遇到志同道合的人。

蔣:可以嘗試學習當地族群的語言、文化。

盈:可能會與當地生活有代溝,加入在地社團有助融入地方。我曾加入宜蘭社大夢想新農種稻班,因而認識許多小農朋友。

農:團體共耕的生活模式,也讓我們在遇到困難時能互相支持。

金錢問題

盈:決定要移居時,和男友兩人身上加起來不到三十萬。

露:沒有太多存款當時,覺得自己心理算堅強吧,走一步算一步。

寶:最初的幾年,必須要有其他的收入來源,或足夠的儲備金來支撐這段嘗試期。

蔡:小時候在都市生活,我爸的投資賺少賠多,家裡一度氣氛很差,移居鄉下後不接觸了,可能物慾降低,日子反而快樂起來。

農:我們看重的是,在物質慾望不高且開銷極低的情況下,依然能過上自己想過的生活。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