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23日發生溢流災情,中央災害應變中心今(24)日上午舉行第10次工作會報,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指出,堰塞湖溢流下游洪水累積流出約6千萬公噸,今日透過現場無人機空拍初步勘查,因堰塞湖壩體溢流口下切80公尺,評估目前蓄水量約2,300萬公噸,僅原蓄水量25%,但因持續降雨,仍可能再次阻塞、溢流,維持紅色警戒。
根據中央氣象署觀測,因受到颱風及其外圍環流影響,馬太鞍溪堰塞湖自22日至今日上午8時累積降雨量已達727毫米,預估今日傍晚後雨勢可趨緩,至明日累積雨量可達800毫米。堰塞湖溢流造成人命傷亡失蹤情形,截至今日上午8時,總計14人死亡、124人失聯、34人受傷;死亡14人大體主要在一樓位置發現,警政署已將大體送往瑞穗生命園區集中。截至今日上午7時,花蓮縣總計已疏散撤離5,755人。
馬太鞍溪堰塞湖壩體蓄水量9,100萬公噸,約3萬6,400個標準游泳池大小;壩體高度200公尺、約66層樓高;壩體體積2億立方公尺,約1,428萬臺砂石車運量。林業保育署今日派員至現場空拍判釋壩體下切及蓄水狀況,並通報各單位,林業保育署集水區治理組組長劉忠憲表示,堰塞湖23日溢流後,下游洪水已累積流出6千萬公噸,因溢流口下切80公尺,目前壩體高度下降至120公尺,大部分蓄水溢流後,目前蓄水面積約50公頃,蓄水量2,300萬公噸,估僅剩原來的25%。
劉忠憲指出,因堰塞湖量體變小,後續不致形成昨日那麼大的流量,建議市區可先復原;昨日溢流後,從23日晚間6時到今日上午9時集水量為219毫米,因壩體及周圍地質仍不穩定,且持續降雨,仍可能再次阻塞、溢流,目前維持紅色警戒;考量堤防可能有缺口且河道淤積通洪斷面縮小,建議不要靠近河道。
林業保育署無人機空拍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變化。(圖片來源/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直播截圖)
林業保育署已整合各機關窗口成立前進協調所,由林業署花蓮分署長黃群策領軍,今日8時進駐光復糖廠。農業部並於今日上午10時召開專家會議,討論農損救助事宜,持續調查掌握災區農損,並公告救助;統計截至今日11時,樺加沙颱風造成農損金額共2億4,728萬元,集中於花蓮縣,主因農田遭埋沒達300公頃,民間設施損失金額就達2億4,000萬元,其餘為水稻、木瓜、甘藍、食用玉米、葉菜等作物發生損害。
馬太鞍溪堰塞湖於7月形成,即由林業保育署負責監測,成立應變小組,啟動空勘、航測建模與風險初評;8月完成量體估算與判定,並規劃下游預警與疏散方案雛形。這次因樺加沙颱風及外圍環流帶來降雨,林業保育署自22日上午7時發布紅色警戒、23日持續發布7次紅色警戒;並於21日11時、22日7時、9時、12時30分及23日6時發布細胞廣播簡訊提醒民眾依據政府指示採取避難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