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謝欣珈/攝影 邱家驊、謝欣珈
「好熱!」大概是大家抵達屏東時,心頭都會浮現的第一句話。日焰熱烈,臉頰滑向下巴滴落的汗珠、從地底竄上的熱氣攻擊──吃冰,成為即刻占據腦海的強烈想望。遠遠看見「台糖冰店」的金色字體,因陽光映照獨自閃耀,彷彿什麼啟示,成為最誠懇的引誘。走進店內,涼爽冷氣開門迎賓,冰櫃裡成排凍得硬脆的冰棒,等著為客人執行消暑大業。素樸包裝撕開冒出薄薄冷煙,拉著手指要人趕緊抽出冰枝,冰體漫開一層冰霜,光看就涼快極了!牙口好的必得先咬下一大口,趁著冰棒融化前,三兩下舔食完畢,一下子連呼吸都舒爽。
去糖廠吃冰,應該是八、九○年代闔家出遊的最佳行程──進口冰棒種類尚未繽紛入臺,日常仍總能見到俗稱「叭噗車」的冰品腳踏車,沿街叫賣自製冰棒或甜筒──好吃、實惠,口味也多樣的糖廠枝仔冰,自然成為孩子們消暑的最佳冰品聖地。
不過,專門製糖的台糖公司,怎麼會開始賣冰呢?「以這個製冰廠來說,是為了打造比較好的員工福利,才開始賣這一類的東西。老一輩常講『第一賣冰、第二做醫生』,賣冰會賺錢,賺的錢就成為紅利,用來回饋員工。各個地方的糖廠,大概都按照這個形式去做,現在才會看到各地糖廠自己經營的冰店。」台糖公司屏東區處南州農場課課長王正文說。
為了讓員工擁有更佳的福利,除了賣冰,其實台糖還曾發展出很多「副業」。台糖公司屏東區處福利委員會冰工廠廠長鄭義清帶著我們離開冰店,跨過街走入「台糖文物館」導覽沿革。根據文物館的展示,台糖公司早在五十年前就具備了環境永續概念,懂得將大量生產蔗糖時產生的副產品糖蜜,或是蔗渣等廢料再利用。翻看陳列的《台灣糖業》記載:糖蜜發酵能製成酒精,還有具高蛋白質與維生素的酵母。
蔗渣用來造紙;而酵母按照需求規格不同,則有更多發展,比如食用級酵母可運用於食品,增添風味與營養;也可以運用於畜牧,特定級別酵母混入黃豆粉就可以成為家畜、禽的飼料,糖蜜發酵產出的離氨酸有助於豬隻長肉。不僅如此,各地各廠也有自己的一套發展,以自家研發的產品為員工增加紅利,以小港副產加工廠為例,就另有大豆煉油、生產黃豆粉等業務;埔里副產加工廠則生產樹薯粉、麥芽糖。
獨家酵母冰棒的傳奇
臺灣糖業興盛的四○至五○年代,數量眾多的員工落居糖廠四周,甚至形成屬於台糖員工的小型社區──福利社、理髮廳、自行車修理部,醬油釀造廠、皮鞋修理部、幼稚園──從文物館收藏的舊照可一窺台糖人過往的生活風景。「以前這裡很熱鬧!附近都是台糖宿舍。」鄭義清指著冰店停車場說:「那裡是中山堂,還會放電影。大樹下賣的黑輪超有名,還有番茄切盤,沾薑、醬油膏、甘草粉,超好吃的!我們會坐在冰店吃。」現任台糖公司屏東工會理事長盧志誠則說,能進台糖,是他那一輩人夢寐以求的工作──員工福利好、產品的品管嚴格水準高,「東西有台糖的商標就感覺比較優質。」
隨著糖業進入國際競爭,儘管糖出口逐年減量,臺灣人對糖的使用也漸漸有了更多樣的選擇,台糖出品的糖仍是我們最親民而普遍的常備品;只不過出乎大家意料的是,長年累積名氣的台糖冰品,如今竟翻轉成為台糖最為人所知的產品之一──從最北的臺中月眉糖廠,到最南的屏東南州糖廠,每間冰店皆各有不同特色,甚至持續研發在地新品。
提起台糖的冰,無論愛吃與否,恐怕人人都會直接反射性聯想到酵母口味冰品。但酵母不是一種菌嗎?這個東西要怎麼做出冰棒來?鄭義清笑著解釋說:「我們是用奶粉混酵母粉啦!」
當然,體驗食物最好的方式,就是好好享用。撕開包裝後,氣味淡淡地並不強烈,類似日本人用來醃菜的米糠香氣;咬一口入嘴,質樸的甜蜜中漫開淺淺的,像是酸種麵包般的酸香,又帶點奶香滑順,如此獨特味覺體驗的確少有。整天看著客人吃冰的販賣部小姐說,沒吃過的人第一次吃形容都不一樣:「有人說口感像麵茶,有人說味道像是去看牙醫的時候打的麻醉藥,也有人說是飼料味。」不過如果是在六○至八○年代出生的一輩,應該都會直覺說出同一種味覺形容:「是『健素糖』的味道!」
「年紀大的比較能接受這個味道。」七年級生的廠長說:「我小時候健素糖已經快沒落了,但還是有在賣,我也曾經吃過。」健素糖是一九五六年由台糖新營副產加工廠以糖蜜為原料,培養酵母製造而成,富含高蛋白質與維生素,在保健食品還不多的年代,成為一時大熱的營養補給品。不過,二○○六年健素糖因原料狀況已停產迄今。
鄭義清說明,來客對酵母冰棒這一味喜好兩極,會喜歡的,通常都是長輩和阿公、阿嬤帶大的小孩,走回憶路線;若是單純來糖廠享受冰品的青少年,則全然不受他們青睞,銷售排行榜上當然也是敬陪末座。
但擁抱回憶的忠實粉絲們,也帶來浪漫的故事。「曾經有一位客人從臺中來屏東出差,老家的長輩喜歡酵母冰棒,從小吃到大,可是月眉糖廠沒有賣。」櫃檯小姐說:「他在網路查到我們這裡還有在做,直接一通電話進來要買兩千七百枝!因為需要預定,我們庫存只有三箱大概五百四十枝,他豪爽的說自己全包了。」
老字號擔保,食安最重要
屏東糖廠冰店的冰棒口味,除了特殊款酵母,基本款的如紅豆、鳳梨或是酸梅口味,則皆大獲親子喜愛,夏日熱賣主力。「這些食材我們都挑選過,像是使用屏東萬丹當年度的新鮮紅豆,關廟鳳梨做成鳳梨醬,再製成冰棒,香氣濃郁。」鄭義清細數產品特色。常見的芋頭、綠豆、牛奶口也不錯,小朋友最愛有層巧克力外殼的雪糕,糯米口味則大約像我們一般吃的米糕粥。
重視研發技術,也同樣要求所有食材均符合食用安全。鄭義清舉例:「以前有鮮奶冰棒,但是鮮奶就是要新鮮,要當天做,很容易即期,後來改用奶粉,比較不用擔心保存問題。」
一枝十八元的實惠價,飽含的還有製作者盡心打造的食安品質。咬一口,彷彿重回無憂童年,那個總為各種好事純粹快樂的美好時代。
冰棒之外,冰店內另有杯裝與桶裝的冰淇淋,芋頭、牛奶、清冰、酵母、蘭姆葡萄等各種口味皆有,不滿足的話還可另外淋上甜甜紅豆泥配料。櫃檯小姐私心推薦帶顆粒的芋頭口味,口感綿順、香氣誘人;王正文鍾情酵母冰淇淋加紅豆泥:「甜度剛好!」鄭義清則推薦自家的蘭姆葡萄──葡萄乾浸蘭姆酒兩週以上再煮,酒精揮發只留酒香──是其他糖廠冰店沒有的。(冰店已經貼心詢問過警察,吃完不會造成酒駕。)
鄭義清談起製冰也有淡旺季之分,「十一月至一月是淡季,我們現在就三個員工在做,旺季才會多請一位計時員工。」冰棒一天只製作一種口味,過程不算難,將原料加入砂糖、麥芽糖與乳化劑一起煮滾,攪拌四至五小時後,冷卻、均質,讓冰棒帶黏稠感,接著倒入泡在零下三十℃鹽水的模具中,迅速插入冰棍,一分鐘內冰棒即冷凍完成,脫模、包裝,進凍庫保存。
也許是為了與時間賽跑,拆開包裝時看見歪得讓人會心一笑的冰棍,就會明白那是純手工的證明。生產的冰在屏東糖廠賣,也在南州糖廠賣,一年大約可賺一百多萬的福利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