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農傳媒

【食趣聞】卡維蘭:鮮果格外品的美味挑戰

文字 郭正偉/攝影 吳尚鴻/照片提供 洪睿弘

「如果要說我做了什麼不一樣的事,應該是挑戰自產自銷能長久運作的模式吧。」今年三十四歲的洪睿弘為「茂榛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不過大眾還是習慣以公司未改名前的「卡維蘭」親暱稱呼─以產地鮮果直售、水果與格外品加工銷售等形式,結合社會企業的土地關懷與商業穩定營運兩項重點,打造友善環境循環的農產銷售模式,一鳴驚人,迄今屆滿十年。

洪睿弘精挑鮮果,當然也須第一線品嚐。

近中午,我們相約鬧區知名飲料店門口,洪睿弘主動過來打招呼,鎮日穿梭各農園拜訪、確認產地情況的他,笑容開朗、熱情聊天的親切模樣,給人可以信賴的安全感。跟店員點過飲料,他介紹:「水蜜桃青烏龍跟山茶花蜜桃奶蓋,用的就是我們家的產品。」

來自各個產區的鮮果格外品,在工廠內經過初級加工必要的清洗、修整等程序,按不同廠商的需求切丁或切粒,冷凍後儲藏,依訂單運送至各飲料或食品店。洪睿弘說,從卡維蘭成立以來,已與如「季緣」、「迷客夏」、「初韻」等,國內眾多手搖飲料品牌合作,推出水蜜桃、芒果、草莓為材料的特調果茶,翻轉格外品遭丟棄的命運,斬獲有效價值。

洪睿弘為我們引介使用自家加工品調配的果茶。
看得到果肉的水蜜桃青烏龍(左)與山茶花蜜桃奶蓋。

初心來自對辛勞果農的不捨

二○一三年,國貿系畢業的洪睿弘分發至桃園復興區的高義國小,服教育替代役。多為泰雅族的高義部落,分有上、中、下,舊稱卡維蘭部落。身處臺灣水蜜桃重要產區之一,洪睿弘卻看見,在地小農面臨勞動付出與銷售收入失衡,影響生計。

二○一四年,儘管毫無農業背景知識,他憑藉一腔良善熱血召集夥伴,成立卡維蘭團隊,無償協助果農建立自產自銷的營利模式,那年產季原預計賣出五百盒,卻以出乎預期的聲勢突破四千盒,收入全部歸於果農。

產地鮮果直售也是卡維蘭業務之一。

退伍後,為了能延續這樣的模式且久長經營,他在二○一五年成立卡維蘭公司。「在我之前,其實也有很多學長或前輩,要建立產地自產自銷的模式,可是一旦這些人離開就會結束。果農每天在園內也有很多工作,很難另外花時間處理銷售、貨運。」長年跟各地果農們打交道,洪睿弘練出一口流暢的臺語,「如果我要持續做這樣的事,得先讓自己不會餓死,成立公司,與農友以拆成方式合作,有足夠獲利維持營運,才有辦法為產地做更多的事。」

修整、切果均須憑靠人工處理。
真空包裝與冷鏈系統是不可或缺的要件。

格外品闖出新生機

除了鮮果銷售,他將眼光放於水果格外品上。格外品指的是賣相差、大小未合格或是過熟等無法販售的次級品。洪睿弘說:「果農會說正常耕作下,如果格外品超過十分之一就幾乎無法負荷了。但這一成,數量仍舊相當可觀,應該也有辦法創造收益才對。」

格外品加工業務,除了增加農民收入,也為生產者省去原物料端處理問題,像是未加工調味的水果果汁、果塊、果泥或果醬等,卡維蘭皆一條龍處理。「我們會有車在產地出動,到各個果園收果,再送下山到合作的外包工廠進行加工。」成立迄今,洪睿弘說自己大概已走訪過上百位農友,卡維蘭每年收購百噸以上的鮮果與格外品,已成為供銷鏈中無法取代的角色。

臺灣品種甘露梨常推出即完售。

十年為期,準備下一步

卡維蘭為推動農產加工經濟的新創企業,拓展出更多可能方向,前行者之姿成績卓然。不僅二○一七年獲得農業部「農業好點子」首獎,也好幾年入選經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主辦「Buying Power 社會創新產品及服務採購獎勵機制」,這些獎項或獎金都成為洪睿弘與卡維蘭能站穩腳步、持續創造產地經濟最大價值的支持。

洪睿弘經營卡維蘭已逾十年。

十年成績風光,洪睿弘卻笑稱已不再是當初那個青春少年,建立家庭也有了兩位小孩,「採訪的這個時間點,對我來說有點剛好,也有點奇怪。」洪睿弘談起自己正面臨人生未來方向的抉擇點,「現在好像得考慮,要麼就是衝下去,擴大公司規模、自己設立工廠,才有機會將獲利提高,繼續營運;但另一方面,我又感到自己在經營面學問、技術的不足,想去具備規模的大企業工作、學習,檢視自己的能力。」

我剛剛喝下的水蜜桃果茶混著鮮果粒,口感清脆,茶香襯出蜜桃甜味,熱天正午的解渴滿足。洪睿弘與夥伴們讓臺灣風土滋味得以蔓延、分享更遠更廣;儘管現階段的他還在考量未來的方向,但問起透過這些行動究竟想達成什麼樣的願景,他咧嘴笑起來,「我希望小朋友以後會對爸爸在做的事感到很驕傲。」

卡維蘭自行研發的水蜜桃果茶醬,沖茶、沾醬均可,十分受歡迎。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