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何立翔/攝影 吳尚鴻
照片提供 恩愛農場
臺灣的高山水蜜桃,通常在每年七、八月迎來大盛。無論從三峽、大溪或是大同前往拉拉山,只要看見路邊越來越多小貨車擺出一籃籃嬌嫩欲滴的水蜜桃,不須停車暫借問,即可知已經進入產地復興區了。一入復興深似海、山路蜿蜒浩漫,到拉拉山旅遊,途經「角板山」復興區農會時,別忘稍作停歇,逛逛還有驚喜。
分別來自南投國姓、埔里的曾進寶和韓瑞月,當初新婚燕爾的兩人,在一九八〇年代造訪復興鄉深處的拉拉山,一舉愛上如詩如畫、仙境般的深山環境,開始認真思考務農抉擇,最後也真的有緣購入了這塊地,遂以「恩愛」之名經營農場、種水蜜桃,距今已超過四十年。在此期間,不僅一對兒女成家,孫子也都上了中學,農場裡一片桃李芬芳。
昔名復興鄉的復興區,位於桃園市東部山區地帶,幅員占全市約三分之一,範圍內有北部橫貫公路通過,其中「拉拉山國家森林遊樂區」不僅享譽觀光盛名,整個復興區、廣義的拉拉山域,更是人盡皆知的水蜜桃產地。
巴陵道路是通往拉拉山的主幹道,在沿途最熱鬧的上巴陵轉進同心農路,旋即接入中心農路;眼前車輛接續下山,幾乎占滿整個車道,不禁教人尋思:從此而上,當真還有路?緣柔腸山徑前行,不知幾里,恍如隔世。
但見路邊漸次出現樹園,園中整齊種著比人略高的綠樹,枝條上套著一個又一個紙袋;木屋掠過,駐車處草皮掠過,宛若陶潛〈桃花源詩〉序:「初極狹,纔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轉個彎,再走幾步,開闊的山坳映入──海拔超過一千五百公尺陽光,緩緩落在遠方山坡,安靜地發亮。翻山越嶺後,眼前一片開闊、舒暢,內心也如恩愛農場之名,不由自主盈滿恩澤與珍愛的感受。
知名水蜜桃種植行家、人稱「寶哥」的曾進寶,早年是臺北多家飯店、餐廳的廚師與料理設計師,韓瑞月也在臺北開設早餐店;最初二人週間在臺北上班,只有週末時才上山,一步一步,慢慢將農場打造成現在的樣子。韓瑞月回憶:「當年上拉拉山的路,比現在還難走很多,大概是在九〇年代後期,呂秀蓮當桃園縣長時上山來考察,驚豔這邊的美景不輸瑞士,回去之後才規劃好好整修這附近的道路等建設。」
曾進寶後來離開臺北的工作,正式上山開始種水蜜桃,成為拉拉山果樹產銷班的首任班長。他說:「興趣如果只是興趣,那就永遠是興趣。工作或事業不一樣,你要能將自己投入、吃得了苦,才可能會有發展!」乍聽之下簡單的心得,略一玩味,便曉得其實是寶哥數十年來,從廚房轉入水蜜桃園,濃縮、薈萃而出的人生體會。
世界級的白鳳桃
「走!帶你們去看世界級的『白鳳』水蜜桃!」寶哥口吻儼然時下短影音中的領隊,引我們前往農場深處尋訪傳說中王母娘娘的桃子園。
「你看這棵是『紅清水』白鳳,排名第五!現在都還套袋,七分熟,因為過兩天才要拍,到時就八分熟可以採,我先拆幾顆給你們看!」等、等等,排名第五是怎麼一回事?還有,過兩天要拍什麼?「短影音啊!」什麼,原來寶哥真的是網紅啊?「那邊那個『大和』第十,這是『蜜泉』、那是『八蟠』……這個『天香』排名第三,排名第二的是『山林皇后』,剛講的全部都是屬於白鳳桃這個品種!」
「以紅清水為例,三月二十日開花,四月十日花謝,五月二十日疏果,六月十日套袋,七月五日採收!蜜泉也是七月一日到七月五日採,『紹興』最晚,要到八月二十五日。」寶哥說,全世界有兩百多種水蜜桃,據說受歡迎度白鳳桃排名前五。究竟白鳳桃有什麼魅力,農場特地選它當作主力品種?「因為它肉質細、香氣濃、水分多,你看,這咬一口會滴汁!」不愧是網紅,深知現場吃給你看的硬道理。
為什麼拉拉山的水蜜桃,這麼甜美又多汁?寶哥說:「最基本當然是要夠冷!我這邊是採用以色列式的管理,棵距一點五公尺,行距三點五公尺,讓每棵樹養分充足!」另外,由於水蜜桃的香氣濃郁,容易吸引動物來食,最常來騷擾的有鳥類、松鼠、東方果蠅等,所以等待成熟可採之前,必須一一套上紙袋保護。
請問選購、保存水蜜桃有什麼要點嗎?「水蜜桃品種真的很多,無法用兩句話含括,建議可以先買一、兩顆試吃,記住形狀、特徵,然後跟店家說我要這種的;水蜜桃摘下後可放個三天,加上兩天後熟,所以也就是三到五天內吃掉差不多。」才說完,寶哥又咬下一口水蜜桃:「喔天啊,到時候熟透,真的可以直接用吸管吸了!」
四十年桃園祕境,開枝散葉
恩愛農場以栽種水蜜桃出名,發展至今,經營面向十分多元。自種自售、每日限量摘採的新鮮蔬果,除了最熱門的水蜜桃,還有加州蜜李、月光蜜李、高麗菜等,在拉拉山冷涼的氣候條件加持下,入口滋味都特別甜美,因此遊客常不辭道遠上山購買;當季的水蜜桃,還會打成冰沙、製成果乾於園內販售。
寶哥之子曾彥均說:「我們家的水蜜桃冰沙,是純粹鮮果下去打的,不加任何香料或調味料!果乾也是新鮮水蜜桃自家去烘……不是賣不完才拿去加工喔,因為當季的水蜜桃不可能賣到有剩啦。」七十年次的曾彥均看起來年輕,不像年過四十,「我退伍後就上山協助我爸打造農場,算算也有二十多年了耶。」目前育有二子的他,是恩愛農場第二代經營者,就讀中學的兩位兒子,暑假時也會上山幫忙,從除草機到冰沙果汁機,一點一滴逐漸熟悉農場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