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農傳媒

善用授粉昆蟲 芒果歉收放蠅可解:低溫多雨衝擊收成 借助生物應對氣候逆境

蜜蜂對芒果花興趣缺缺,但麗蠅卻能協助芒果花授粉。早在1980年代末,臺灣就曾借助麗蠅,解決芒果不結果的問題。(攝影╱楊儒民)

蜜蜂對芒果花興趣缺缺,但麗蠅卻能協助芒果花授粉。早在1980年代末,臺灣就曾借助麗蠅,解決芒果不結果的問題。(攝影╱楊儒民)

文‧ 圖╱林宗賢 國立臺灣大學園藝暨景觀學系名譽教授

冬春之交的低溫,是芒果順利結果的一大考驗。今(2025)年初冷暖變化無常,加上降雨,導致芒果結果率偏低甚至全軍覆沒,許多農友蒙受損失。屬於蟲媒花的芒果,仰賴授粉昆蟲協助生殖,從1980年代後期起,臺灣就曾透過飼放麗蠅(科名:Calliphoridae)協助授粉,順利改善芒果開花卻不結果的問題,這項技術在今日仍能發揮效益,造福農民與消費者,但亦需研究、尋找更佳的授粉昆蟲。

今年冬春之交芒果因低溫著果不良,登上媒體版面。回顧秋冬期間,涼溫累積充足,芒果好不容易成花,卻無法順利著果,農友又將歉收了。

臺灣曾於1970~1980年代飽受芒果開花不著果之苦,最後,藉由園內人工飼放麗蠅,產業才恢復生機。忝為授粉昆蟲飼放倡議與實踐者(參閱1989年《豐年》第39卷第1期頁27),關切農友歉收原因,邀請臺南區農業改良場研究員張錦興、助理研究員石佩玉,於3月下旬一齊勘察臺南玉井與南化產區,並與從農業試驗所退休的楊儒民先生參訪嘉義大林新植芒果園,探討是否授粉不足造成低產,並尋求對策。

沿途,滿山滿谷芒果樹的花朵已順利綻放,但多凋謝褐化,了無生機,一支支謝了花的花梗聳立於樹冠上方與外圍,突兀而無奈地隨風飄蕩。至多,僅有一些分支頂端著了一些腹部內凹的小果;剖開一看,竟全是「空包彈」,內部空空,不具膨大的種子;顯然,原有的胚珠未成功受精,反而萎縮成一微細黑點。癥結為雄蕊上的花粉並未被傳送到雌蕊的柱頭,導致花粉發芽後的精子無法和雌蕊胚珠內的卵耦合。

芒果花開得茂盛,但距離順利成果仍需度過授粉考驗。
未順利受精的芒果,只是果實小小、種子未成形的「空包彈」。

麗蠅授粉技術發展近40年 取代野生昆蟲助芒果收成穩定

芒果屬於蟲媒花,風無助授粉。1960年代臺灣芒果栽培面積劇增前,果園周圍尚存不少次生林或草生地,棲息其間的野生昆蟲,可能曾積極扮演為芒果授粉的角色,平均每公頃產量達20多公噸。隨後芒果栽培擴展,野生物棲地劇減,每公頃產量銳降至約10公噸。

蜜蜂是一般作物普遍利用的授粉昆蟲,但鮮少造訪芒果花朵;鄰近的野花或柑橘、荔枝、龍眼等果樹花朵與芒果多同時綻放,蜜蜂蜂擁而至,卻摒棄芒果花。這也是為何在1980年代後期,不得不設法以麗蠅替代野生授粉昆蟲,重新提高芒果收成;一旦熟練麗蠅飼放技術,如玉井一位吳姓農友,30多年來,每年每公頃都獲得30~35公噸產量。

為讓芒果順利著果,現行操作上,建議在預期花朵大量綻放前3、4週,亦即芒果花穗萌發約5公分階段,園內即須設法引入麗蠅,並置入適宜餌料,每10~15公尺距離放一處,適時添加飼料,協助麗蠅大量繁殖。當麗蠅就地經歷數次卵、幼蟲、蛹和成蟲等生命循環,便會大大增加族群數量。

芒果栽培仰賴麗蠅授粉,才能結成鮮豔飽滿、甜而多汁的果實。(攝影╱林韋言)

氣溫影響麗蠅生育週期長短,若碰上低溫,繁殖緩慢,則更應勤勉養殖,以克服低溫困境。芒果每個花穗雖有數百甚至上千朵小花,但主宰著果的兩性花最早綻放;因此,從開始就須大力育成多量成蟲,一旦小花開始綻放,隨即「蠅擁而上」授粉,進而受精與著果。實務上,每花穗只要能著一粒有種子的大果,即算豐產。至於麗蠅飼養方法,可參閱高雄區農業改良場副研究員李雪如專文〈飼養授粉昆蟲提高芒果著果率〉(原載於高雄區農業專訊2011年第75期第10~11頁,可在高雄農改場網站查閱檔案)。

今年臺南玉井和南化產區,愛文芒果在2~3月間開花,而以2月為多;以玉井為例,整個2月中日均溫低於20℃的天數達25天,縱使高於此溫度,也只達21.4℃;日最高溫也偏低,僅2天超過30℃。通常,當地日均溫如未超過20℃,則晝間陽光照耀期間較短,甚至全天陰天,加上中旬2天降雨,日照不多。據往年田間觀察,在前述情況下,麗蠅飛翔力或活動降低。玉井或南化很多芒果園盛花期集中於2月,這或許造成許多果園著果不良。

資料來源╱凌聚農業科技公司顧問陳泰安彙整 圖表重製╱林佳瑩

視氣候狀況採取適當飼放策略 低溫、降雨更需大量飼放麗蠅保著果

低溫不僅影響授粉昆蟲,也會阻礙芒果兩性花發育,也就是不利雌蕊子房的形成,而只存雄蕊,尤其原生自較溫暖地區的品系較敏感。幸好,臺灣栽培主力的愛文品種,其花性較為穩定。因此,若天候不良,更應加強昆蟲飼放,如提前、提高餌料放置密度,設法提升單位面積麗蠅族群數量,藉此促進授粉效率。 玉井有位栽培芒果多年有成,技術相當精進的農友,今年可惜也栽了跟頭,著果不理想。他事後檢討,後悔當初忙於其他農務,如能及早引入麗蠅,並迅速大量繁殖,應不至落得如此田地;相較之下,同屬2月低溫盛花的嘉義大林黃姓農友果園,因勤奮擴增蟲口,終以「蠅海」戰術告捷,芒果著果率顯著較高。約3週後,黃姓農友果園結實纍纍,他也開心地宣布需要疏果了。

黃姓果農以蠅海戰術成功授粉,果園需疏果。

臺南南化鏡面地區林姓兄弟的愛文芒果園,花期較晚於3月盛開。3月雖仍有一些冷天,但整體較2月溫暖,陽光照耀時間較長,搭配麗蠅飼放得宜,預期能順利著果。臺南農改場芒果試區也有類似趨勢,3月綻放的著果率優於2月。

除了低溫,降雨也會阻礙芒果授粉,如1983年1月起即霪雨連綿,2、3月降雨日數創紀錄各達15和17天,導致歷年來最低產,每公頃僅2.2公噸。當時仍不明白是因為授粉昆蟲不足所致,還一味地歸咎於氣候。殊不知,雖天候不佳,仍可藉由大量授粉昆蟲力挽狂瀾,經營果園應有這樣的認知與修為;要廣結善緣,自強不息,理性地共同面對逆境,提升栽培技術與經營韌性。要知道,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沒有辛勤耕耘,哪來歡笑豐收?

既然低溫和降雨不利麗蠅活動,那在芒果樹體上方搭設防寒防雨設施,就能保證著果嗎?答案是也不是,因為仍須在這些防護設施內飼放授粉昆蟲才能奏效。不過,需考量搭建設施的成本與收益。

麗蠅飼放方式應改善 更衛生、高效授粉昆蟲待研究

麗蠅雖能有效促進芒果著果,但屬於能傳染人類及動物疾病的病媒昆蟲。因此,除了在園內以植物性高蛋白餌料餵飼、避免使用動物性餌料,建議能有企業或農民團體,以隔離方式,集中而安全地大量飼養麗蠅,隔絕病原;然後,考慮以蛹的形式分發果農,可暫放於低溫設備;再依據花期,釋放蟲蛹到芒果園,隨即羽化成蠅進行授粉,其可行性或配套措施有待研究驗證與闡明。

飼放麗蠅確保芒果著果是權宜之計,是野生授粉昆蟲式微後的補救措施;1960年代,臺灣愛文芒果產業剛剛起步,推測當時果園周圍仍棲息著更多適合授粉的野生昆蟲族群。因此,有沒有相較於麗蠅更衛生、更有效或更耐低溫的授粉昆蟲?希望有心人士再接再厲,突破現狀。

在麗蠅授粉技術推廣前,芒果授粉仰賴自然昆蟲族群,或有機會找到麗蠅外的授粉昆蟲。(攝影╱林韋言)

同時,也應當反省:栽培果樹時,就須破壞野生物棲地、消滅原有授粉昆蟲嗎?這已涉及生物多樣性(biodiversity)的維護與棲地保育。追求經濟發展、產業利益,可否合併考量生態平衡與社會公義?人類活動引發的氣候變遷或極端氣候,不正影響農作物開花、結果與收穫嗎?我們期待能為臺灣或地球的永續發展盡一份心力。

自1980年代起,芒果躍升成臺灣栽培面積最廣的果樹,目前達1萬6千餘公頃,芒果生產惠澤南部山村農友生計;內外銷市場拓展卓然有成,鮮食與加工品廣受好評。上述異常氣候引發歉收,或可申請災害救助或農業保險等相關補助。不過,農友既栽種芒果,而授粉昆蟲可確保著果,自然要持續精進栽培技術,藉以確保芒果高產、穩產與優質;相關部門也應針對產業瓶頸,傳授先進栽培技術讓農友應對生產挑戰,畢竟「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本文作者曾於36年前投書《豐年》,介紹授粉昆蟲協助芒果授粉的重要性,並建議農友盡量少用殺蟲劑。(翻攝自1989年《豐年》第39卷第1期)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