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農傳媒

繁殖增重、添油花 源興居生技育本土和牛:牧場中聽古典樂 直擊牛隻夏季毛色轉黑

俊美的源興牛公牛。

俊美的源興牛公牛。

撰文╱游昇俯 攝影╱吳尚鴻

「源興牛」落腳花蓮9年,從「神經質」的野牛馴養到願意親近人,族群數量也繁殖擴大近150隻。源興牛肉質甜香,源興居生技公司持續投入育種研發,培育臺灣和牛,既要提升牛隻重量以利商業生產,也要改良肉質添「油花」,與美、澳進口牛肉競爭。源興牛擴產邀畜牧場代養,更可因地制宜餵飼不同農副產物,發產地區特色牛肉產品。

位於花蓮縣鳳林鎮花東縱谷間,由壽豐溪、花蓮溪交匯形成的河川新生地上,是占地面積超過700公頃的新光兆豐休閒農場。李登輝基金會2016年起向兆豐農場租賃6公頃土地,將總計8公、11母的「源興牛」牛群,自陽明山擎天崗遷移下來飼養於此,後續由源興居生技公司接手源興牛飼養及推廣。

源興居生技租借兆豐農場,並買下農場原有的300多頭荷士登乳牛,以生產牛乳的利潤支持源興牛飼養及研發,並以荷士登作為雜交牛的母畜,擴大源興牛族群。如今源興牛原始族群已成長到11公、16母,與荷士登等其他品種雜交生產的第一代(F1)也有121頭,源興牛家族已擴大至近150頭。

「神經質」源興牛馴養變親人 給好鬥公牛聽音樂化戾氣

4月上旬午間,源興牛畜舍草皮上,僅有一頭小牛出來閒逛,種公牛各自在牛欄中或臥或立,顯得閑靜。源興居生技公司研究員陳冠豪說,平時不會將公牛放出來,因為兩隻公牛互相看不順眼就會打架,「血流成河那一種」。

屏東科技大學動物科學與畜產系畢業、不到30歲的陳冠豪,在源興居生技成立之初即進公司負責管理牛群,堪稱國內最熟悉源興牛習性的人。陳冠豪說,源興牛「很神經質」,因為以前放養陽明山,隨時要注意野外有沒有危險,有人接近就會馬上跑掉,來到花蓮也不吃人餵飼的牧草,寧可自行找草地覓食,近幾年才愈來愈不怕人,「我蹲在草地中做發情觀察,源興牛就會自己靠過來。」

牧場飼養源興牛,主要餵飼進口乾草與本土盤固拉草,搭配臺東縣農會生產的精料飼料。陳冠豪說,源興牛光吃甜燕麥容易變胖,牛隻過胖繁殖性能不好,且太胖的公牛交配駕乘時也會把母牛壓垮;選擇牧草種類也有成本考量,乳牛每天產乳、可以吃到400元,肉牛只能吃100元,因此會依市場價格、供貨及存放空間等考量替換種類,以前苜蓿一公斤15、6元,「COVID-19疫情間漲到20幾元後,就沒再用了。」

或許是因有訪客來到,源興牛不時發出「哞」的鳴叫,搭配著畜舍中播放的交響樂,一時間頗為熱鬧。源興居生技總經理鍾迪名說,放音樂是為了讓牛群放鬆,「比較不會打架」。

適應臺灣氣候勝乳牛 和牛血統奇貨可居

初夏季節,花蓮氣溫溫暖宜人,具有和牛血緣、黑毛和種的源興牛牛群中卻不全是黑毛牛。過去和陳冠豪同學、也同時任職源興居生技的研究員林侑萱表示,源興牛毛色隨季節轉變,冬天偏褐色,氣候回暖逐漸脫去,夏季才換上短短亮亮的黑毛。

初夏氣溫回暖,不少源興牛的褐色毛還未脫換成黑毛。

但在僅以鐵皮做屋頂、四圍通風無遮的畜舍中,即使裝設風扇,盛夏烈日曝曬仍難免高溫,種原來自於溫帶日本的源興牛,引進臺灣將近90年,似乎已完全適應溼熱環境。陳冠豪說,源興牛在夏季高溫下能正常進食,勝過乳牛,且以前各種牛養在一起,蚊子會叮乳牛,源興牛皮糙肉厚反而不會被叮。

源興牛作為日本但馬牛原原種,種原珍貴,遷移至花蓮鳳林後,即陸續採精冷凍保存。陳冠豪及林侑萱當初即以具有繁殖管理專長,被學校導師引介至源興居生技任職。林侑萱說,誘導公牛駕乘採精,源興牛只接受相同品種的母牛,「其他黑色牛種給牠都不要」,只會站在一旁看人類瞎忙,更遑論使用假母(牛)臺。

鍾迪名指出,日本和牛產業高度發展,但在一味篩選漂亮「油花」的性狀下,已陷入基因窄化的困境,而且以前A5等級和牛數量少、價格好,現在A5和牛肉相當普遍,「毛利不好」;源興牛有機會回頭與和牛雜交育種,創造出新品種、新風味,且其流傳臺灣的經歷具有故事性,是日本和牛產業相當渴望的血統,發展前景可期。

鍾迪名說,日本和牛已陷入基因窄化困境,源興牛能為和牛產業帶來新希望。

源興牛肉質甜香 育種增重、添油花叫戰美澳牛

源興居生技投入臺灣肉牛牛種培育,持續以源興牛與荷士登等其他品種雜交育種,不同品種組合所誕生F1會產生哪些性狀表現,過去已累積相當的數據資料,有利後續研發。舉例來說,源興牛原始族群公牛重約500公斤、母牛400公斤,透過與荷士登雜交生產F1公牛已可長至8、900公斤。

曾在中國飼養肉牛多年,鍾迪名以一張黑毛和牛「佐賀牛」的里肌肉排照片說明,和牛的油花脂肪不能相連,要一點一點斷開才好,「肋眼芯直徑要夠,才會進入下一個等級」;他說,牛肉的風味粗分就是油、香、甜三大方向,日本和牛油、香突出,比較不甜,美國牛甜、香但不會油,源興牛因血糖值較高,較甜且香,但不油,目前口感其實比較像美牛,反而不像和牛。

鍾迪名說,頂級和牛其實「太油膩了」,初嘗美味,第二口還不錯,但第三口就會膩、開始想找飲料喝;但是餐飲業者告訴他,國內消費者已被教育到只看油花,不管牛肉多好吃、「沒有油花就擺不上盤」,因此源興牛肉牛培育,除了提升牛隻體重達700公斤以上、適合商業生產,也要朝增進牛肉油花方向育種。

國產牛肉自給率不到5%,源興牛主要競爭對手就是進口牛肉,但日本和牛競爭不過,美國、澳洲牛肉有機會一較高下。鍾迪名在中國曾以和牛與山東魯西黃牛配種生產,他充滿興味揣想,以源興牛與臺灣黃牛配種,或許可以再提升牛肉甜味。

陳冠豪(右)與林侑萱(左)在源興居生技成立之初即任職牧場至今,堪稱國內最熟悉源興牛習性的人。

短期擴充飼養逾千頭 長期盼「源興牛」代表臺灣做外交

隨著台積電前往日本九州熊本設廠,拉抬臺灣農產品銷日,近期貿易業者也找上源興居生技洽談源興牛牛肉出口。但鍾迪名說,現況源興牛在養不過150頭,一個月不過屠宰一頭,產量不足,僅能限量供應國內君悅、雲品等餐飲集團使用,仍需持續擴大族群。

鍾迪名指出,飼養肉牛光是飼料費一個月就要60萬元,源興居生技是登記立案的公司,經營管理的基本開銷大,不同於一般農場,因此公司短期目標要提升肉牛飼養量達1千頭,申請股票上市,以利籌措資金。

源興居生技尋找國內畜牧場合作增產,提供F1小牛給畜牧場代養,養成後再購回,由源興居生技負責銷售。鍾迪名表示,代養牧場需要配合飼養管理方式需,但肉牛除了草料、精料外還能吃農業副產物,可因地制宜調整,以此發展在地特色肉品,如同日本和牛有佐賀牛、神戶牛等不同產地品牌。公司已跟今年受到「臺紐經濟合作協定(ANZTEC)」全面生效衝擊的牧場接洽,讓乳牛場轉養肉牛。

鍾迪名說,「印尼、馬來西亞今年已開始飼養澳洲和牛」,和牛血緣能在全世界開枝散葉,源興牛是臺灣珍貴種原,也可代表臺灣牛,長期來說,期待此品種能輸出越南或日本等海外市場,代表臺灣做外交。

源興牛畜舍即使四圍通風,且加裝風扇,鐵皮屋頂在夏日豔陽曝曬下仍難免高溫。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