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對等關稅大刀,最新宣布暫緩對等關稅90天,期間對貿易夥伴全面實施10%關稅,唯對中國關稅增至125%,農業部長陳駿季今(10)日表示,這是臺灣的機會,農漁產要趁機搶占美國市場,以及將在1個月內盤整蝴蝶蘭產業與台糖合作設置美國基地因應,並堅守稻作關稅不退讓。
川普2日公布全面性「對等關稅」政策,對全世界國家課徵關稅,其中將對臺商品課徵32%高關稅,農業部評估蝴蝶蘭、毛豆、茶葉、吳郭魚、鬼頭刀及鱸魚等產業,可能受到衝擊較為明顯,規劃180億元預算提出農業貸款利率加碼補貼、強化外銷冷鏈體系等六大措施,協助國內農產業站穩美國市場,並持續開拓新興高端市場。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日前排定今天邀請經濟部、農業部及財政部首長就「因應美國關稅政策以維持我國農漁畜業及關鍵產業競爭力之協助措施」進行報告,並備質詢,美國在今天臺灣凌晨時間發布關稅新措施,成為今天質詢焦點。
邱議瑩質詢時指出,美國政策變化速度快,並詢問臺美毛豆、稻米等關稅問題,陳駿季則回應稻米將會堅守,我國農產品輸美關稅低於中國,可視為出口機會。(圖片來源/立法院直播影片截圖)
第一位登記發言的立法委員邱議瑩表示,美國關稅政策很可能會再改變,目前對於90天的暫緩期,對經濟部或農業部來說,並不是鬆一口氣,而是要加強滾動式檢討產業因應措施,例如毛豆出口美國關稅3.8%,未來關稅提升至10%衝擊,以及稻米進口等問題。
稻作堅守不對美降稅 「零關稅」開始談非全部降為零
陳駿季表示,2024年我國進口美國農產品金額36.9億美元、輸美農產品金額8.9億美元,我國對美國的農業貿易逆差達28億美元,農業有關國家糧食安全,跟一般工業不一樣,有糧食安全儲備的重要責任,不可能所有農產品都仰賴進口、不需要農業,因此會跟美國溝通;臺美貿易談判是國內所有相關產品一起談,農產品是其中項目。
陳駿季特別說明,美國目前關切臺灣稻米部份,是指標案底價能更透明。臺灣進口稻米依WTO承諾採關稅配額制度(65%由政府進口、35%由民間進口),政府進口9.4萬公噸中,約6.4萬多公噸來自美國,美國希望底價能夠更透明,這部分依政府採購法可以先公告底價、由低價者得標,可以調整。他強調,絕對堅守稻作,不讓進口美國稻米關稅降低。
水稻是我國最重要的農產品,除了糧食安全也影響大量從農人口,因此特別受到關注,陳駿季表示將堅持適當關稅,保護糧食安全。(攝影/王志元)
陳駿季表示,總統賴清德是說「從零開始談,不是說全部降到零」,且總統、行政院長卓榮泰都強調農漁民優先,這部分會堅持有適當的關稅,「我們有採取一個底線來確保糧食安全」。
水產品進美高端市場 攜手台糖在美設蘭花基地
立委林岱樺質詢擔心台灣鯛跟鱸魚因對等關稅影響美國市場銷售,建議農業部加速輔導業者走向高端市場。立委陳亭妃則指出,美國宣布延後90天實施對等關稅,談判期愈長愈好,以及美國對中國要求125%關稅,這是一個轉機,農業部如何協助業者搶美國市場,尤其是蘭花產業。
陳駿季表示,美方暫緩對等關稅,但對中國仍課高關稅,這對臺灣農漁產像是毛豆、吳郭魚等是一大機會,過去美國進口這些產品都以中國為大宗,台灣鯛在美市占率僅7%,中國則有66%,現在中國關稅遠高於臺灣,是臺灣機會,將協助業者搶下中國原在美國的市占。
他分析,整個美國市場如果不萎縮,中國面臨高關稅不能進美國時,就是臺灣、巴西有可能去競爭更多市場,將會輔導業者加速外銷品質,特別是條魚、條凍的部份,冷藏跟有系統的生食級吳郭魚,能夠進到美國較不受到關稅波及的高端市場。
蝴蝶蘭方面,陳駿季指出,中國輸美關稅被提高後,臺灣競爭對手國是荷蘭;臺灣蘭花產業有非常好的供應鏈,即接力栽培生產系統,川普宣布對等關稅後,產業有提出擴大投資,在美國投資接力栽培場,讓產業更有機會搶食中國無法銷美的產品,農業部已成立「蝴蝶蘭應變小組」,要協助廠商在美國投資、在台扎根計畫。將在1個月內盤整與台糖(在美有生產基地)合作設置美國基地因應,包括協助業者赴美投資,以聯盟方式打團體戰。
臺灣蘭花產業供應鏈完善,與美國本有產業鏈銜接互補的關係,陳駿季認為臺灣蘭業可赴美投資、擴大銷售,並同時扎根臺灣。(攝影/陳彥尹)
擴大投資 估未來十年有2000億美元與美談判
總統賴清德投書彭博社,對美國對等關稅提出增加對美投資等4點應對。立委楊瓊瓔詢問經濟部、農業部如何因應。經濟部長郭智輝表示,盤點政府及國營事業,應有2000億美元可跟美國談,大致是政府10年要投資項目,目前還在整合民間可購買金額,未來更有談判誘因,他預計臺灣應該會在第一波談判。
郭智輝表示,臺灣跟美國是非常友好的2個國家,雙方科技上完全互補,比較好談,也表達願意談,很早就跟美方講,「我們應該會在第一波談判」。至於是30天、60天、90天,美國有美國的判斷,我方也有做過情境分析及推演。
陳駿季表示,美國輸臺農產品最多的是黃小玉(黃豆、小麥、玉米),作為飼料用,目前進口關稅是零,美國農產品與臺灣高度互補,「關稅的談判是一個手段,但是最終目的是兩國的貿易雙贏,而且有互補效益,我們會從這個角度來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