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農傳媒

「要疼惜你的船員」獲船東認同 漁業署將建立遠洋外籍船員薪資審議機制

農委會邀請產業與人權團體合作執行漁業與人權行動計畫,陳吉仲宣誓最短時間內要從美國強迫勞動清單除名。(攝影/記者陳儷方)

農委會向行政院提出「漁業與人權行動計畫」,獲准備查,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今(22)日邀產業團體、人權團體召開記者會,透過七大策略的落實執行,宣誓要在最短時間內,將臺灣漁獲從美國強迫勞動貨品清單中除名。受漁業與人權行動計畫影響最大的產業是遠洋漁業,台灣區鮪魚公會理事長林毓志表示,他常跟會員溝通強調,「如果不疼惜你的船員,他如何在你的船上幫你做事、幫你賺錢?」

最低工資550美元7月起新合約適用 舊約最晚半年內換約

漁業與人權行動計畫各項策略中,外籍漁工最有感的應該是加薪,最低工資從450美元加到550美元,漲幅高達22%,自今年7月1日起新簽約的遠洋漁船外籍船員適用。農委會漁業署長張致盛表示,在決定調漲幅度前已委請外館調查過其他國家遠洋漁業外籍漁工的薪資水準,日韓從6百美元至1千美元不等,我國調高最低工資至550美元後,比臺灣低的是中國。

張致盛說,配合最低工資550美元的規定,已簽約的在職員工勞動契約也必須修改合約,將會給業者緩衝期換約,緩衝期時間還要跟業者談,預計是3至6個月。除了調高境外僱用遠洋漁船外籍漁工薪資,減少與境內僱用外籍漁工的薪資落差外,漁業署明年還會建立「薪資審議機制」,以保障外籍船員權益。

境內僱用的外籍船薪資待遇要符合勞基法,因此薪資與國內基本工資掛勾,境外僱用的外籍船員不適用勞基法,除了111年7月起先提高最低工資100美元外,112年起將參考勞動部相關機制,建立薪資審議機制,屆時會邀集產官學與外籍漁工代表會商討論。

陳吉仲指出,每月最低工資提高100美元,業者1年支出增加新臺幣7、8億元,如果業者有需要,農委會可以紓困協助遠洋漁業業者,也願意提出相對應的補助方案,呼籲遠洋漁業業者7月就讓外籍船員開始拿到加薪後的550美元。

CCTV科技佐證工時減少勞資爭議 到外籍漁工來源國做職前訓練

勞工關心的工時方面,由於遠洋漁船上的工作型態與陸域工作有極大的不同,外籍漁工常抱怨的超時工作,將用科技解決爭議,「遠洋漁船裝置CCTV(閉路電視)就是最快的方式」,不要等到發生爭議題時,雙方各說各話,漁業署將修法明定遠洋漁船經營者須置備出勤紀錄及裝設CCTV科技輔證,工時透明化。陳吉仲說,農委會樂於提供業者協助。

陳吉仲表示,為了保障遠洋漁工權益,增加檢查人力包括49名約聘人員及30名臨時人員,稽查比率可從目前的9%提高到100%,也就是2萬1千多名遠洋漁業外籍船員在第1年都會被訪查到,第2年檢查率50%,他也歡迎NGO或學術單位來參加訪談;同時,農委會也準備學習日本遠洋漁船引進外籍漁工的方法,在船員主要來源國成立訓練基地,訓練即將登船工作的船員,選擇合適人選登船工作,可避免不幸事件的發生。

做事業的人「船東要疼惜船員」 人權團體肯定漁業與人權行動計畫

加薪、加碼投保金額,都讓遠洋漁船業者的生產成本增加,林毓志指出,加薪100美元一事,剛開始會員們不同意,主因疫情燒了2年多,俄烏戰爭又導致油價大漲,現在海上加油1公噸要1,380美元,相當於新臺幣4萬元,從事遠洋漁業的成本很高。

林毓志說,「這個時代應該是要這樣做,對我們的勞工要友善,要疼惜他,如果不疼惜你的船員,船員如何會在你的船上幫你做事、幫你賺錢?這是做事業的人很重要的概念。」

張致盛表示,薪資提高是業者直接增加的負擔,但政府會提供很多政策工具協助,增加漁產的銷售,「行銷國產漁獲是我們可以努力的」,促使產銷平順,增加其他公共設施降低業者生產成本,薪資占生產成本在30%以下,遠洋漁業漁獲以出口為主,以外銷日本的鮪魚為例,去年每公斤550至600日圓,今年漲到900至1,200日圓,行情波動程度遠大於薪資漲幅。

今天出席記者會的民間團體環境正義基金會(EJF)東亞經理邱劭琪,肯定漁業與人權行動計畫,包括裝設CCTV、提升檢查量能、限制漁船連續海上的時間等,都是值得肯定的改善方向,雖然NGO的訴求有部分未被納入計畫中,但這也是一個很好的開始,有目標可以繼續努力,希望透過此一計畫也能同步保護海洋資源,讓海洋漁業永續發展。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