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推動「智慧韌性 永續安心─農業政策行動策略」,為擘劃臺灣農業長期發展方向的綱領性方針,將「制定農業基本法」列為施政重點,今(25)日於桃園舉辦首場「地方草根會議」,關心農業的與會民眾紛紛對提升農民職業安全衛生,守護農地、保障農業發展等議題踴躍發言。主持會議的農業部綜合規劃司副司長韓寶珠表示,草根會議邀各界為農業基本法貢獻在地智慧,農業部推動115年完成立法。
農業部規劃自今日起於全臺北、東、南、中舉辦4個場次的「農業基本法系列座談─地方草根會議」,邀請關心農業發展的民眾、農民及農民團體等共同參與,有意參與者可見會議資訊及線上報名網址:https://portaly.cc/agrilaw,同步開放線上填寫意見及登記發言。今日於農田水利署桃園管理處舉辦首場草根會議計有120人參與。
農業部今日於農田水利署桃園管理處舉辦《農業基本法》草案首場「地方草根會議」,總計有120人參與。(圖片提供/農業部綜合規劃司)
農業部(含前身農業委員會)曾於97年、100年擬訂行政院版草案,但因屆期不續審等因素無疾而終,108年也曾提出草案送交政院,但仍停留草案研擬階段。農業部113年發布「智慧韌性 永續安心─農業政策行動策略」,將制定農業基本法列為施政重點,同年7月即成立推動小組,預計明年5月呈報行政院,並交由立法院審議完成立法。
韓寶珠表示,因距離過去幾次農業基本法草案提出已時隔多年,其間包含歷經農委會改制農業部,臺灣農業面臨不同階段的內外部環境挑戰,農業政策必須有所調整,希望藉由地方草根會議,作為後續法案內容精進的重要參據。這次草案新增淨零及循環政策、動保等幾個過去所沒有的概念的條文,希望強化農業生產對環境保育的責任。
並且,鑒於氣候變遷加劇,農業生產具有周期性、易腐性等特質,國人對糧食安全容易產生疑慮,但過去農情調查所收集的資料不見得能及時提供產銷調節參考,這次草案也新增產銷資訊蒐集機制,希望幫助農業施政更加掌握產銷狀況,以利調節、規劃生產。
韓寶珠說,這次草案也強化「全民農業」概念,將農產品安全、農地保護、動植物防疫、動物保護、淨零推動等協力責任擴及至全民;並賦予農民主體地位,希望扭轉農業弱勢的印象。待完成4場地方草根會議後,農業部也將於9、10月針對農、林、漁、畜及農村舉辦5場主題性會議,以及2場學者專家諮詢會議,廣泛蒐集意見。
農業部綜合規劃司副司長韓寶珠表示,農業部推動《農業基本法》115年完成立法。(圖片提供/農業部綜合規劃司)
桃園市青年農民生產合作社總教官吳成富在今日會議中指出,過去幾年頻繁發生農民因熱傷害、操作農機傷害而死亡案件,因此他期待農業基本法能納入農民職業安全衛生概念,在培訓青農時能提供農機操作、熱傷害防護及救災等教育訓練,制定農事服務相關作業指引,以降低事故發生;現行勞工安全由勞動部主管、衛生由衛福部主管,但農業具有其特殊性,農民保險也應納入農業職業安全衛生的概念。
承辦會議的農業科技研究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陳玠廷轉述現場討論指出,農業要發展資源要到位,農業生產所需水資源或農業技術尚可透過硬體建設等措施技術性改善,但唯獨農業土地若因開發而流失就要不回來,因此今日許多農民也建言農業基本法應針對國土計畫農地變更訂定把關的機制。
首場《農業基本法》草案地方草根會議,關心農業民眾及農民參與踴躍。(圖片提供/農業部綜合規劃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