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園藝植物種類繁多,常見學名、品種名混亂的現象。現有已公開的中文植物資料庫卻有植物照片少,性狀描述簡單或是介面操作不便的遺憾,為了提供植物愛好者方便欣賞、使用的園藝植物圖鑑,園藝專業講師資歷30年、著作等身的《豐年》雜誌專欄作家陳坤燦,蒐羅30餘年來拍攝園藝植物照片及親自編寫介紹文字,建構一座屬於植物愛好者的雲端資料庫──「雲端植物園」近日上線。
陳坤燦畢業於臺北市立松山工農園藝科,現任《台灣花卉園藝》、《豐年》、《園藝之友》雜誌專欄作家,著有園藝書籍26本,協助審查園藝書籍也近40本。他自認,「在園藝界打滾這麼久,累積不少東西。不整理一下分享給同好,實在對不起自己」,早自108年便產生自己製作植物資料庫的構想,退休後著手籌建「雲端植物園」(https://ttcbg.com/)。
「雲端植物園」資料庫目前蒐羅近900種植物,使用者可透過「搜尋」功能或透過植物科、屬的分類系統,查找目標植物。陳坤燦表示,這個資料庫收集以觀賞為主的園藝植物,也兼及可供食用、染料、纖維等人本用途的植物;資料庫植物除依循「被子植物APG分類法」歸類,只要點選個別物種,頁面中也提供園藝界普遍認知的「花壇植物」、「觀葉植物」、「多肉植物」、「地被植物」等十餘種應用分類標籤,可讓使用者依其需求瀏覽。
提供植物愛好者方便欣賞、使用的園藝植物圖鑑雲端資料庫「雲端植物園」近日上線。(圖片來源/「雲端植物園」網頁截圖)
點選個別物種,頁面中提供園藝界普遍認知的「花壇植物」、「觀葉植物」、「多肉植物」、「地被植物」等十餘種應用分類標籤(紅框),可讓使用者依其需求瀏覽。(圖片提供/陳坤燦)
陳坤燦指出,國內現有《臺灣植物誌》內容是以英文撰寫,學術單位出版或線上的資料常有圖片太少,僅就植物性狀作簡單描述的問題;「雲端植物園」希望更便利園藝愛好者使用,除了簡介植物科屬、產地、性狀、學名解釋等,也以個人經驗、整合園藝產業及學術界角度,描述栽培及應用方式,對於臺灣未引進或少見的植物,也會參考植物原產當地國家網站資料。
「全世界各國都有植物名字混亂的問題」,陳坤燦說,資料庫目前收錄國內現有20種仙丹花,俗稱「黃仙丹」的就有4種,若無法透過名字確認物種,光是業界買賣時若是認知錯誤就會發生問題,遑論探討栽培及應用,因此確認物種名稱很重要,建立這個資料庫他在確認植物學名上花了最多時間。
例如,過去植物學家作植物分類依據外表型態,後來國際上普遍使用依據基因組成的「被子植物APG分類法」,舊的植物分類就有諸多調整,「雲端植物園」最新上傳的「檸檬到手香」便採新學名為Coleus hadiensis ,而不用舊學名Plectranthus hadiensis。陳坤燦說,他採用植物學名依據APG分類法,並參考國際最新研究論文,使用的學名可能「比國內一些資料庫還要新」。
陳坤燦說,他30多年來拍攝的植物數位照片超過20萬張,刊登報章、「愛花人集合」部落格文章也超過1,200篇,會持續重新整理上傳資料庫,「雲端植物園」目前蒐羅近900種植物,他至今仍「每天撰寫1至4篇」,他會用餘生一直寫下去;臺灣育種家育成的新品種,他也會一個個放上去,讓全世界知道這些好品種,畢竟這是他的一生志業。
「雲端植物園」收錄「檸檬到手香」採用學名為Coleus hadiensis 。(攝影/陳坤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