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農傳媒

【發現臺灣農業競爭力】以樸實細緻品質經營市場區隔,有機咖啡與小油菊飄香花東縱谷

內容提供/豐年雜誌 文/俞建郇  攝影/俞建郇
天氣炎熱,赤柯山卻仍冷涼舒爽,雲霧繚繞的山丘開滿了黃澄澄的金針花。隱身於花東縱谷中的花蓮縣玉里鎮,小鎮風景優美、空氣清新,擁有優質的天然環境,孕育高品質且多元農產品。其中,花蓮縣玉里鎮特用作物產銷班第2班除了不斷改良種植技術,並積極推廣有機農業,種植咖啡、小油菊等特用作物。

以用心守護大地、栽培美好風味為經營目標,第2班以有機咖啡為主要作物,小油菊、金針花等作物為輔,2017年從臺灣6千多個農業產銷班中脫穎而出,在全國十大績優農業產銷班評選中,獲選為十大全國優良農業產銷班之一。這樣的殊榮讓班長李錦智回想起自己推動成立第2班的契機,不由得笑得腼腆。

每年1~2月盛開的小油菊必須以人工逐朵採收,避免混入初開或過熟的花朵,以確保品質一致,是第2班大力推廣的農產品。(圖片提供/李錦智)

因為親情返鄉,金針花園意外轉型為複合咖啡農場

李錦智原本在工業區上班,一方面有點厭倦職場環境,當時務農的父親不慎受傷,加上妻子懷孕,想把小孩帶在身邊照顧,種種因素之下,興起回故鄉接手家中金針花園的念頭。

說起為什麼原本接手金針園,後來卻籌組以有機咖啡為主的產銷班,原來是因為親戚覺得印尼蘇門答臘咖啡品種、產量都很好,於是有了試種的動機,隨後從印尼引進咖啡,請李錦智協助育苗。「沒想到苗育好了,親戚只要了幾棵回去種。頭都洗一半了,只好硬著頭皮繼續種下去。」

當時李錦智剛返鄉,他深覺不能再像過去一樣過量使用農藥,加上政府也鼓勵有機農業,因此開始走向有機農業之路。為了紀念孩子在9點17分出生,將自家農場、產品命名為917有機農場、917咖啡豆,同時開始自產自銷。

開始種植有機咖啡後,李錦智希望能與同好共組產銷班,後來透過保證責任花蓮縣龍鳳甲良質稻米運銷合作社協助,順利成立第2班,班員們得以互相切磋,學習經營管理有機咖啡。班員多是半路出家,包含同時經營修車廠、退休計程車司機、溫泉業老闆、退休公務員等等,也有不少女性。目前11名班員中,已有7位通過有機驗證,除了種植咖啡之外,還包括小油菊、薑黃、洛神花、苦茶等作物。

性喜半日照的咖啡,種在山坡地的檳榔樹下最適合不過。

發現咖啡木蠹蛾幼蟲藏身處,產量不輸慣行農法

第2班自2014年7月成立,至2018年不過4年,若拚產量,很難與大型產銷班競爭,能在全國十大績優農業產銷班評選中得獎,相當不容易。尤其有機農業從來就不是好走的一條路,起初對病蟲害完全沒轍。種植有機咖啡頭幾年,咖啡木蠹蛾四處橫行,將近四分之一咖啡樹受其危害。

起初完全不知該如何處理,只能將枯枝去除,之後才發現其幼蟲會躲在樹枝內部,若沒有除淨,幼蟲羽化後會繼續危害植株。解決之道只能時常巡視園區,發現病枝時將其剖開,徹底消滅幼蟲以降低族群量,危害情形就減少很多。

除了蟲害之外,產量也遇到瓶頸。一開始施用大量有機肥料,草長得青翠漂亮,咖啡產量卻沒有起色,班員甚至發現因為雜草生長勢太強,只要1個月沒除草,草就長到半人高。直到大約3~5年後,土壤有機質逐漸增加,只須平均2個月除草1次即可,且咖啡總體產量並不比慣行農法來得差。

烘焙技術也是影響咖啡風味的重要因素,此外有機咖啡烘焙器具應避免與其他咖啡混用,確保無交叉汙染疑慮。(圖片提供/李錦智)

果酸味咖啡突圍,保持特色自成一格

咖啡採收期約在10月至隔年2月,人工採收後須經晒乾、脫殼、烘焙等過程,才能成就一袋袋精品咖啡。與一般作物不同,除了掌握種植與管理技術外,烘焙也是一門大學問,有的班員學習專業咖啡烘焙技術之後,再與其他班員互相切磋,也有班員正計畫學習咖啡杯測,讓咖啡品質能更上一層樓。

咖啡農民這麼多,如何能殺出一片紅海呢?李錦智表示,蘇門答臘品種在臺灣較少農民種植,其咖啡特色為具有明顯果酸味,同時甜味也較高,喝起來非常滑順有風味,適合喜歡淺焙族群。目前市場主流咖啡豆是不苦不酸,但也有客人特別喜歡淺焙、果酸味重的單品咖啡,客群具有區隔性。曾有1位馬來西亞咖啡杯測師偶然品嘗到917有機農場的耳掛式咖啡後大為驚豔,專程前往造訪交流,消費者的肯定為這條有機咖啡之路打了一劑強心針。

無農藥殘留疑慮,有機小油菊供不應求

除了主打有機咖啡之外,第2班目前供不應求的作物還包括有機小油菊。許多人對小油菊感到陌生,其實小油菊採收後烘乾,作為茶飲使用非常受歡迎。對常喝菊花茶的人來說,菊花的農藥殘留量往往是最大的安全疑慮,有機小油菊成了可安心選擇的健康飲品。2017年花蓮縣政府舉辦「花蓮縣有機農產暨加工品伴手禮徵選活動」,917有機農場有機小油菊乾為獲選的10項農產品之一,成功打開知名度,訂單隨之而來,因此他鼓勵班員擴展種植面積,不用擔心銷售管道。

917有機農場的有機小油菊在「花蓮縣有機農產暨加工品伴手禮徵選活動」中,從入圍的64項農產品脫穎而出。(圖片提供/李錦智)

投資人工成本穩定品質,採收分級做出市場區隔

李錦智分享種植優質有機小油菊的訣竅,管理方面最須注意雜草問題,稍不注意雜草就會遮蔽小油菊,影響開花量。雖然使用銀膠布抑制雜草生長,但雜草還是會和小油菊一起長出來,拔除時要特別小心,以免連小油菊一起連根移除。

相較於管理,採收是較麻煩的一環,因為小油菊花朵非常小,只能靠人工採收,陽光強烈時,花朵只要3天就會過熟,得倚賴大量人力加緊採收。有些農民每週採收1次,雖然較省工,但同一批會夾雜初開、盛開、過熟的花朵,使得小油菊花茶口感產生差別。

「我期望自家品牌與市場有區隔,就是靠品質來取勝。」李錦智說,因為他對採收品質有一定要求,也給採收工人較高工資,就是希望可以用心挑得更仔細。品質、生產成本高,當然販售單價也相對較高,在臺北市希望廣場擺攤時,有客人稱讚917有機農場的小油菊花茶最好喝但也最貴,向他殺價時,他因成本考量而婉拒,沒想到對方在攤位前徘徊不去,最後還是買下有機小油菊乾。

小油菊香氣濃郁,只要少少幾朵就很夠味且耐沖泡,客人反應好,回購率也高。李錦智表示,有機小油菊是在地相當具有潛力的農產品,第2班未來也會以此為目標,大力推廣。

每年7~9月,花蓮縣玉里鎮赤柯山可見黃澄澄的金針花海,李錦智返鄉務農後成立花蓮縣玉里鎮特用作物產銷班第2班,讓當地除了金針外也多了其他特色產業。

打造產銷班共有品牌,闖出花蓮縣特用作物有機之路

第2班班員除了認真對待土地,以有機耕作減少環境負擔,也有自創品牌的共識。李錦智說,第2班將推出共有品牌「樸十玉里」,十為多的意思,也含有十全十美之意,代表第2班豐富多樣的特色農產品,目前品牌設計已趨於完成階段,未來在推廣產品時,不管是咖啡、小油菊、苦茶等特用作物,都可以用這個品牌共同行銷,凝聚品牌影響力。

考慮到剛開始市場對新品牌尚不熟悉,第2班預計先從各地展售點或農民市集開始推廣,慢慢建立通路。李錦智說:「我會把自家品牌先放下來,與班員推廣共有品牌樸十玉里,這是現階段的目標。」儘管一路走來十分辛苦,他仍不假思索地說:「販賣產品的時候,看到自己做出來的成果與慣行耕作不同,心裡覺得很欣慰、很滿足,這也算是一種成就感吧!」沒有華麗包裝、花俏行銷,第2班以樸實而細緻的風味,在花東縱谷闖出有機特用作物的一片天。

本文轉載自《豐年雜誌》2018年11月號。《豐年雜誌》電子書平台,請參考:udn讀書吧TAAZE 讀冊生活HyReadZinio華藝線上圖書館Kono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