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農傳媒

【鄉間食堂】狠手摧花作醬人與他的好夥伴

陳盈鉅(左起)、許瑞良與葉柏村是製醬黃金三人組。

陳盈鉅(左起)、許瑞良與葉柏村是製醬黃金三人組。

文字 沈眠╱攝影 湯孟璇

一九六五年生的許瑞良領頭,帶著同事葉柏村、陳盈鉅,三人拿著三把剪刀,緊挨彼此,忙著剪碎花農阮照能本日現摘、一百五十公克的玫瑰花瓣,臉上掛著童真笑容,一手剪累了就換另一手,偷空相互調侃,說是太久沒有這種操作了,平常得多練。三位辣手匠師可不是無端摧殘,全是為了示範遊客來農會DIY花瓣醬的必備流程,須將花瓣剪至零點五公分的大小,方能讓玫瑰花醬的美味口感最大化。他們眉開眼笑地表示:「消費者平常不太會有動手剪玫瑰花的需求,這是一種不容易體驗到的奇怪樂趣呢。」

坐擁鯉魚潭美景的埔里鎮農會,沉浸水光山色,許瑞良、葉柏村與陳盈鉅於自然資源豐厚的此地工作多年,默契十足,他們是堅實的三人組合,既負責埔里農會酒莊的製、釀酒,也針對埔里特產玫瑰花、百香果進行多元開發,包含「山形玫瑰花瓣醬」、「玫瑰醋」和「百香果醋」。同時開放民眾預約花瓣醬DIY活動,推廣在地農產。

玫瑰花瓣醬DIY攻略

農會三人組費去十幾分鐘,剪碎一百五十克的花瓣。緊接著將三百毫升水加四百克糖入鍋,放在卡式爐上,先煮糖水,以勺子輕輕攪拌,讓糖澈底融化。許瑞良提醒:「民眾在家自製,要小心火力,瓦斯爐火力強容易煮焦。」

接著,將花瓣倒入鍋內,與糖水熬煮,過程約莫十五分鐘,「必須要煮出膠狀感,水分收到剩一半時,就大功告成。」許瑞良請沉穩低調的陳盈鉅接手,「他是我們農會的攪拌大師,加工時鍋爐都是他在顧。」

花瓣與糖水滾熱,再添入六十毫升的檸檬汁,許瑞良解釋:「檸檬有抗氧化的作用,能讓花醬顏色變亮,賣相討喜。農會花瓣醬製作是天然的,沒有其他添加物,DIY和機器加工製作的成分都一樣。」

其後,溫度急升,紫紅泡泡狂冒,幾乎湧出鍋緣,陳盈鉅舉鍋離爐,攪拌動作不停,直到醬水剩一百五十毫升,方可關火。許瑞良說:「等溫度略降,中心溫度不能低於七十℃,就可以用湯匙裝瓶。」農會提供五十克小瓶子,將花醬填滿至瓶頸處,鎖蓋。許瑞良將瓶子倒立,「裡面有空氣,這麼做能讓熱氣往下,產生真空效應,較能保鮮。」葉柏村補充:「建議手作花醬要放入冰箱,兩星期內盡快吃完。」

在冰淇淋上鋪好幾匙花醬,予以攪拌,瞬間變身玫瑰口味;抑或在餅乾抹上一層薄薄花醬,也是十分美味。許瑞良說:「遊客常以這兩種方式食用,滿受歡迎。花瓣醬也適合加水沖泡成玫瑰茶,把花瓣醬和玫瑰醋混喝,又是另種風味。」

以剪碎的玫瑰花瓣製醬,濃縮南投在地風味。
玫瑰花瓣醬甜香馥郁。

食用玫瑰安心在於無毒

許瑞良談起活化在地農產的初心,埔里本就多種觀賞性花卉,玫瑰更是盛產,自是首選。「玫瑰花醬製作技術,我們委託輔仁大學食品科學系教授陳雪娥,在實驗室多番嘗試找到配方。當時從蜜妮(也稱山形玫瑰)、雙喜、香檳玫瑰等品種去挑;雙喜玫瑰製醬後,會變成白色,顏色不討喜。我們希望追求色香味俱全,但必須保證食用的安全品質。最後蜜妮因香氣足、口感佳,雀屏中選。」實際加工製作,農會團隊也調整過比例,比如花瓣大小必須是零點五公分,即因小於這個數值,花醬容易呈水狀,碎花太大則口感不佳。

埔里鎮農會製醬加工廠內景。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