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何立翔╱攝影 吳尚鴻、薛穎琦
照片提供 尚唐坊
位於新北中和的「尚唐坊」,以逾十多年的時間投身研發巧克力食品;位於南投竹山的「思惟巧克力工坊」,則致力在島嶼種植可可樹、推廣臺灣出品的可可──是什麼樣的因緣際會,讓兩位年輕創辦人唐貫榮與林政弘,在各自生命與創業的路途中雙線交會?這段可可對上巧克力的奏鳴曲,不約而同都與「心跳」的重拍有關。
產業講求「From Bean to Bar」(從豆到塊)的巧克力,來自將可可果內的種籽發酵、烘焙成可可豆後,經脫殼粗磨、精煉、調溫等程序,才費工完成,過程需要嚴格的環境條件控制與人工協作。臺灣早在日治時期即曾引進可可樹,直至近廿年,屏東、南投可可相繼崛起,在地巧克力產業,乃進一步邁向放眼世界也不多見的「Tree to Bar」(樹到塊)新紀元。
「我們烘可可豆時氣味很濃,整棟大樓都聞得到喔。」一九八九年次的唐貫榮迎接我們時分享:「烘焙好的可可豆需要先脫殼,才會粗磨、精煉成可可膏,凝固之後灌模成為可可磚,也就是一般說的巧克力。」分享製程信手拈來,舉重若輕的背後。是投入了超過十年以上積累而來的功夫。
尚唐坊曾在二〇二〇年以眾籌方式,生產原味、高山烏龍等口味的原豆原脂可可抹醬,市場熱銷破萬條,是其抹醬開發的代表作。「這幾年,我們一直改良抹醬配方和包裝方式。」
唐貫榮提到,尚唐坊的新款抹醬除了依然使用南投思惟巧克力工坊種植、出品的可可豆,更進一步以高雄「沁峯養蜂場」出產的龍眼蜜取代糖,結合富含Omega-9的「獵人谷之夢」低酸價冷壓初榨橄欖油升級抹醬基底,提昇風味之外,希望消費者吃得更健康、無負擔。
一抹入魂,兼顧味蕾享受
抹醬製作會很困難嗎?一般人在家是否也能嘗試?我好奇問。唐貫榮笑說:「其實不難,請我們的首席巧克力師傅『馬卡龍』,來為大家示範!」人稱「馬卡龍」的蘇邰笙,餐飲科班出身,自學生時期即以選手身分參賽,專精於巧克力工藝;來自菲律賓的他,七歲時舉家移民臺灣,如今年方廿六,已是尚唐坊倚重的產線主管:「如果想在家自己做抹醬,可直接購買現成的黑巧克力磚或片當原料;如果想要調整風味,可在調和過程中加入可可粉、抹茶粉、堅果碎粒等材料……。」
唐貫榮補充,由於抹醬糖度較低,比起果醬更需特別注意防腐,開封前可依保存期限於陰涼處存放,開封後若不食用,建議放入冰箱低溫保存;同時分享食用方式:除常見的塗抹麵包、調製巧克力牛奶,也可嘗試淋沙拉、佐食咖哩,都會是令味蕾生津的美妙體驗。
改變命運的棕色光芒
「二〇一二年時,我爸因為心肌梗塞住院,手術後,醫生建議可吃高濃度的黑巧克力,促進新陳代謝。」當時從事巧克力銷售的唐貫榮,對這項食品本就較一般人熟悉,但在市面上找了一圈,卻發現高純度、無添加的產品不多見,「想說,乾脆自己來做。再加上,後來有親人因糖尿病過世……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的巧克力堅持原豆、原脂,且使用低GI(升糖指數)的椰糖。」
回想創業初期,其實也非一帆風順。一路上唐貫榮積極參與各種巧克力推廣活動,與創業媒合計畫,堅持的理念和態度終被看見,獲股東投資、建立工廠後,通過ISO22000與HACCP食安管理標準,才有了如今在業界打出名號的尚唐坊。
不僅曾與吳寶春麵包、萬丹牛乳等業者合作,聯名產品或供應原料;也曾承接全家、新光三越等多家知名企業的代工訂單,同時還是外交部年節禮盒經常指名選用的巧克力品牌。「最感謝的還是家人和同事們長期支持,沒有他們就沒有現在的尚唐坊。」庶務繁忙的唐貫榮,有感「時間」可貴,不忘初心提醒,珍視身邊重要的人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