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農傳媒

【林間散步】茄苳的鄉土風情

雄花的花被先把雄蕊束縛在其中,綻放時產生向上的彈力,花粉因此被撒播到空氣中。(左二)雌花花被早落,花盛開時只見渾圓的子房和三枚長長的柱頭。(右一)

雄花的花被先把雄蕊束縛在其中,綻放時產生向上的彈力,花粉因此被撒播到空氣中。(左二)雌花花被早落,花盛開時只見渾圓的子房和三枚長長的柱頭。(右一)

文字╱插畫╱攝影 黃瀚嶢

據統計,全臺老樹,主要是平原聚落中,綁上紅布條的那些大樹公,前四名的樹種為:榕樹、樟樹、楓香、茄苳。這每一種,確實都深刻交織在平民生活中。

日本人以溫帶民族的眼光,認為臺灣的亞熱帶意象,以榕樹和茄苳為代表,日治時曾大力推廣種植。然榕樹的根系兇猛,在擁擠的現代都市被漸漸淘汰,而茄苳留了下來。

鄒族的說法,天神搖落楓香的果實,成為鄒人;搖落茄苳的果實,成為漢人。

茄苳是平原漢人聚落最常見的鄉土樹,平原幾乎就是主要棲地,至今都市中心的花圃中,仍能找到非常多自然生長的樹苗,彷彿足以長成茄苳森林。許多地名也叫茄萣、茄苳、或佳冬,確實是不折不扣的鄉土。

樹幹斑駁,顏色如土,葉片如菜,就像土地本身,那種不規則多瘤多丘的健壯樹幹,與墨綠色的飽滿冠層,都是茄苳獨一無二的氣質,遠看近觀,都像顏色低調的油畫筆觸,像陳澄波的作品質地,帶著陽光的溫暖。

就植物分類而言,茄苳所屬的重陽木屬,是相當獨特的類群。這個熱帶大科,叫葉下珠科,絕大部分都是單葉,葉緣平直不帶鋸齒,並且許多在授粉機制上,都與昆蟲密切合作。就只有重陽木屬最特別,三出複葉,齒緣,而且是風媒花。

茄苳葉是立體的,三片小葉中央都有折線,整體如壺嘴,像隨時可以倒出水來;雖是常綠,但冬季部分轉紅,春季落葉時,小葉分別脫落,連葉柄都徹底拆解,像要極致地回歸土壤。

春天的茄苳是我能想到最極致的綠,因為老葉的墨綠暗綠,襯出新芽的螢光綠,形成極有層次的,濃濃的綠色調,彷彿再髒汙的落塵,都被更新洗淨了。茄苳嫩葉可入菜,過往大街小巷還聽得到叫賣茄苳蒜頭雞,其實茄苳嫩葉切碎也可以蒸魚煮湯,這也特別,因為葉下珠科許多種類都有毒,偏偏茄苳溫補暖胃。

春天的茄苳確實最美,因為秋冬的果還留著,襯著紅葉與新芽,簡直是花燈垂著珠簾。但這樣的風景只在部分樹上出現——專屬雌性。

茄苳春日的紅綠相襯。

茄苳分雌雄樹,雄樹的春天,是另一種風情。由於要釋放花粉,雄樹複雜的聚繖花序極盡賁張,曾看過一株小小的茄苳,整棵樹冠都被黃綠的花覆蓋了。細看雄花苞,像微小的拳頭,由花瓣緊包著雄蕊,飽含張力,開花時壓力一解除,雄蕊就彈射出花粉,花朵爆開成微小的噴水池。春日的城市空氣,想必有大量茄苳花粉。

雌樹上的花呈單串,長長三根雌蕊招攬著風中花粉,秋冬後果實就長成纍纍葡萄的樣子。果也可食,色澤土黃,像小梨子,帶著酸澀,必須醃漬。一個鐵律,結滿的果子通常不甚好吃,這才讓鳥群反覆被吸引過來,又反覆帶著滿口酸澀飛離,然後又忍不住反覆回頭嘗試,如此才能最有效地把種子帶到遠處。

被盛開雄花覆蓋的茄苳。

作者 黃瀚嶢

森林系畢業,自由接案,生態圖文創作者。作品包含兒童繪本《圍籬上的小黑點》與散文創作《沒口之河》。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