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農傳媒

【領養攻略】浪浪別哭:毛孩是家人,不離不棄投注愛

曾在浪浪別哭待過,後來成功送養的毛孩們。

曾在浪浪別哭待過,後來成功送養的毛孩們。

文字 楚狂╱攝影 汪正翔

傳統流浪貓、狗的收容場域,常因空間有限,時有整體負荷過重、園內疾病交叉傳染等情況,照顧益顯困難。從小喜愛接觸動物的譚柔,眼見流浪動物收容與認養困境,心裡一直想要為他們打造更妥善、便於交流的中途場所,也期盼藉此提高大眾領養意願。二○一五年,原本存下一筆購屋資金的譚柔,幾經思考,毅然決定用這筆資金創立「浪浪別哭中途咖啡館」,迄今,浪浪別哭已分別在臺北、臺中和臺南開設三家分店。

「這裡的每隻動物,都是我們愛媽、志工和店員親力親為照顧。從街上救援回來之後,會先送醫院進行全身檢查,進行適當的醫療和預防針的防護。如果是幼貓、幼犬,我們還會教他們正確的飲食、排泄習慣。雖然我們是中途之家,但都把浪浪當成自己的孩子對待,對他們有責任和感情,所以希望能夠為他們找到一個最適合的家。」譚柔細緻說明收容流浪動物的流程。

浪浪別哭負責人譚柔,與電力十足的嘉寶。

所有領養人都是帶著喜歡動物的心情來到這裡;不過,常見有些人可能沒有想得那麼詳盡,也有些人從未養過寵物,想有個開始,並從中慢慢學——在這裡,他們都有機會獲得完善的討論,甚至按照情況提供適養與否的建議。

「本質上還是以浪浪中途為主,這個咖啡館的空間讓領養人有機會和動物有更多互動。」譚柔認為,過去的領養途徑,主要經由圖片傳播,有興趣的領養人再接洽收容所領養;其實,還是要和動物實際互動後,才能更加認識他們,才會確定彼此來不來電。「有時候,照片看起來很可愛乖巧,實際上可能太活潑或不親人,和領養人的想像不一樣。」

動物各有標準自我介紹。
適當空間設計,創造浪孩與預備領養者之間的互動。

領養前置作業與準備

預備領養者實地和動物互動之後,覺得很喜愛就可以帶走了嗎?

「店員或志工會先和領養人聊一下並請領養人閱讀、填寫申請書。這裡面包含你的基本背景資料、幾個必須接受的領養條件、一些假設性的情境和問題,還有寵物知識等等。」譚柔拿出寫足問題與規則的申請書,堅定地說:「主要是要讓我們了解彼此,也引導領養人一起思考,種種可能會發生的問題,協助領養者想像、評估自己適不適合。」其實申請書一開始並沒有那麼多內容和題目,而是過往送養和退養的過程中遇過太多狀況,研究後覺得需要對彼此再有更多的了解。

店內區分狗區和貓區,大幅減少在此生活的浪浪壓力。

填寫完申請書,會有志工電訪、家訪,彙整資料後傳給譚柔審核,針對有疑慮的部分進行溝通。「例如你想要養幼犬,我們就會提醒,幼犬一天要吃四到五餐,而且跟人類寶寶一樣要花很多時間陪伴,讓他在成長過程有安全感。如果你平日要上班,又一個人住,把狗狗放在家裡十一、二個小時該怎麼辦?」譚柔接續說:「這時候我們就會建議領養人,考慮到府安親或保母的協助,甚至直接說明這狀況不適合養幼犬,可以考慮成犬等等。領養人如果願意,程序才會繼續往下走,如果不願意,我們可以在這邊就結束。」

這是譚柔替動物把關的明確立場,如果中途場域與領養人理念不合或者意見相左,那就無法成功送養。

領養成功後的事

漫長的作業流程,其實都是為了找到「Mrs./Mr. Right」。譚柔提及:「有些人甚至沒想過貓、犬吠叫該怎麼辦?或是每日至少需要遛狗兩次這類問題。更遑論打疫苗、訓練溝通、加裝防護那些。養寵知識需要領養人自行學習和準備,現在坊間已有很多教育資源,領養寵物需要準備的,不只是寵物用品而已,更重要的是『如何養育』。」

「我們有很詳盡的『基本條件規定』,例如領養者必須年滿二十五歲且有穩定工作;寵物則需接受結紮,不接受養在室外、陽臺、車庫,或放養及關籠飼養。領養一年內,每個月飼主需主動回報近況,我們也會追蹤探查,如果發現有違背領養條件的情形,便會收回。」比如近期有領養人突然不回報狀況且消失,譚柔便採取法律途徑處理,決定帶回動物,「其實我們要打官司非常麻煩,過程繁複,但很擔心狗狗所以還是得去做。過往也遇過領養人後期回報的照片裡,狗狗都待在陽臺,回訪發現,領養人因照料家中小孩的緣故,將狗狗移至陽臺養,確定違反規定,便把狗狗帶回。」

儘管譚柔設立嚴格的篩選條件,狗狗依舊會在一個月左右快速完成送養,而貓因需要時間適應環境,流程走完大約幾個月。她相信,唯有這樣的機制才能夠找到志同道合的領養者、保障寵物未來生活幸福的可能。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