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農傳媒

繽紛彩羽藏於林 遇見臺灣特有種「五色鳥」臺灣擬啄木

遇見五色鳥/內容提供/親子天下 文.圖/邱承宗
內容提供/親子天下 文.圖/邱承宗

五色鳥小檔案

身體滿布大面綠羽、頭與胸部有著紅、黃、藍、黑的色彩交錯,這是臺灣常見的五色鳥。牠其實是臺灣的特有種「臺灣擬啄木」,背部常帶有一小塊紅斑。

臺灣擬啄木的身長約 20 公分,叫聲像和尚敲木魚,因此也俗稱「花和尚」。通常出現在海拔 2400 公尺以下的闊葉林,平地樹木較多的地方也有機會看到。

牠們會在枯木中築巢,巢洞的高度離地面從 2 公尺到 13 公尺高都有。通常以果實為食,但遇每年 4 月到 8 月的繁殖期,會捕捉昆蟲育雛。臺灣擬啄木是一夫一妻制,每一窩蛋通常會下 3 到 4 個,親鳥會共同孵蛋、育雛,而幼雛大約需要 20 多天到一個月才能離巢。

五色鳥雜食果實及昆蟲,昆蟲的養分對育雛尤其重要,若棲地昆蟲不足可能會導致雛鳥發育不良,相反的昆蟲多則發育快。

五色鳥的羽毛以綠色為主,棲停在樹蔭中時其實並不容易發現。

作者的話:記錄一個來不急參與世界的生命

2018年,一個陽光乍現的清晨,一隻雛鳥戰戰兢兢的展翅,飛向這個令牠好奇的大千世界。突然,一輛火紅的轎車從側面飛快的駛過來,雛鳥猝不及防的撞上車窗,頓時車窗出現一片蜘蛛網狀的裂痕,以及點點暈紅。這隻雛鳥還沒能觀賞這個世界的點滴,也未聽清各種蟲鳴鳥叫,甚至是自己頭破脖斷的炸裂聲,就癱倒在地……

那一天,我興沖沖的停妥機車,像往常一樣往前走個兩三步,跨坐在路邊欄杆,然後取出背包裡的早餐,雙眼盯著前方約四公尺的枯木,才慢條斯理的把早餐送進嘴裡,一個疑惑慢慢浮現:今天未免過分安靜,雛鳥怎麽還沒爬到樹洞探頭呢?

等了好一會兒,我緩步走到那棵枯木前,將手輕輕放在樹幹上,許久感覺不出任何細微震動、聽不見任何微弱聲響,靜悄悄的死寂。我有點不知所措,走回機車停放處,回頭望著此刻已照到陽光的枯木,忘了早餐的滋味。

這時,一輛轎車轟隆隆的衝下山道,「嘰」一聲緊急煞車停在不遠處,一名男子匆匆下車,對著我說:「你拍的那隻鳥死了!被車撞死了。」他帶我走到山溝旁,雛鳥就躺在那裡,身上爬了幾隻螞蟻。男子說:「我好心的把牠移到這邊,結果還是被螞蟻發現了。」

我木然的看著那具失去體溫的五色鳥,想著牠初次看到我時的害羞、面對黑嚕嚕鏡頭的驚嚇,然後隨著時間一天天過去,牠偏著頭、瞪著大大眼睛看著我,偶爾還發出叫聲,像是要食物一般……我決定把牠畫出來。


《遇見五色鳥:探查育雛保衛戰的林間散步》

作者:邱承宗

出版:親子天下


本文節錄自《遇見五色鳥:探查育雛保衛戰的林間散步》,完整圖文請見原書。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