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讓大自然走進影像——專訪生態紀錄片導演:李偉傑

沒有演員、拍攝時間動輒以年計算的生態紀錄片,到底是如何窺探生態的奧秘?跟著影片中的鏡頭移動,或許就能找到解答。

新聞
以人體為喻,喚起對島嶼生命的重視

臺灣不僅是寶島,也是擁有許多自然保護區的「保島」。農委會最新出品的紀錄片《保島》,藉由訴說臺灣保護區的故事,告訴大家保育不是少數人

土地
【大地物語】人體為喻, 喚起對島嶼生命的重視──《保島》紀錄片導演專訪

臺灣不僅是寶島,也是擁有許多自然保護區的「保島」。農委會最新出品的紀錄片《保島》,藉由訴說臺灣保護區的故事,告訴大家保育不是少數人、 也不只是林務局的事,而是生活在這座島嶼的人們共同的責任。

新聞
【野望沙龍】牠們的名字《麋鹿初生一年》

常有喜歡野望影展的朋友好奇問道:每年的影片名單如何挑選?是不是根據某些主題訂定呢?結果真相往往出人意料之外。

新聞
公視播出紀錄片《蜂狂2》,揭露背後真正的那隻黑手

公視2014年製播探討蜜蜂消失相關紀錄片《蜂狂》,獲得國內外10個獎項與入圍,再推出續集《蜂狂2》(Toxic Bees II- Human Intervention)

placeholder-light
新聞
【野望沙龍】視野的邊界《地球微光》The light on earth

「前所未見」never seen before是生態紀錄片宣傳上常使用的語詞,有時是拍攝到以前從沒見過的生物及行為,或者在人跡未至的地點取景。尤其近年有一點點的突破都是難上加難,也就值得大書特書,尤其是大製作的系列影片最常「前所未見」。

placeholder-light
新聞
【野望沙龍】天使的回音:愛塞克斯的野地 THE Wild Place of Essex

1936年,英國科學家勞勃·華生-瓦特(Robert Watson-Watt)受命建立名為Chain Home的長程短波雷達系統,以倫敦為中心向各方發射雷達訊號,以期提早偵察到敵機來襲的方向,派遣戰鬥機升空攔截,或者及早疏散避難。1940年7月到10月底的不列顛戰役(Battle of Britain)中,英國皇家空軍成功地抵禦了納粹德國空軍(Luftwaffe),阻擋了希特勒登陸英國本土的作戰計畫,也在日後成為盟軍反攻歐洲的基地。

placeholder-light
新聞
屛東縣祭出拍攝獎金30萬 邀學子一起來「屏風捉影」

屏東縣縣府為了讓學生貼近大自然,特舉辦「屏風捉影-106年度屏東縣國中小學生態觀察短片比賽」,邀請屏東縣內的國中和國小學童拍攝生態影片,並祭出總獎金30萬元的比賽獎勵,讓學生們為自然環境留下美好紀錄,還能拿獎學金。

placeholder-light
新聞
【野望沙龍】就在你身邊:花豹之眼Eyes of Leopard

這句名言同樣也適用於生態攝影,從技術層面上,雖然使用長鏡頭可以在距離之外即可拍攝,但是必須透過層層的空氣,影像的品質自然受到影響。最好是能夠以最近的距離拍攝,則能獲致最佳的影像品質也最自然的動物行為,這一點在遙控及偽裝或是擬真的技術提高之後,已經不算是難事了。

placeholder-light
新聞
【野望沙龍】虛構非虛構:隱藏國度天空下Hidden Kingdoms: Under Open Skies

世界上第一部「電影」〈Sallie Gardner at a Gallop〉,是1878年以賽馬的奔跑為主題。當初拍攝目的只是為了證實,牠奔跑時會不會四蹄離地?結果意外地成為第一部利用視覺暫留原理而製作出來的動畫(motion picture),也同時成為第一部與生物相關的紀錄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