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生物農藥防治新秀──高逆境耐受性酵母菌,營養與空間競爭皆優於病原菌

酵母菌為真菌界一員,廣泛地存在於自然環境,植物葉表、果實表面、土壤、海水,甚至腐木或腐爛水果都可見其蹤跡,目前約有1,500種酵母菌已被科學家鑑定與記載。酵母菌對於養分需求簡單,醣類為主要碳素源與能量來源,單醣、寡醣皆可被大部分酵母菌利用,因此只要有醣類存在之處,酵母菌即可生長。
人類將酵母菌應用於食品發酵產業已有上千年歷史,經由挑選與馴化的菌種,不僅可應用於生產啤酒、各式酒類,亦可發酵麵包、饅頭。此外,近年研究開發植物病害防治潛力正蓬勃發展。

新聞
明年2月1日巴拉刈退場,防檢局:剩餘巴拉刈退回販售者

巴拉刈將在明年2月起全面禁用,先前曾傳出有農民囤積情形,農委會在今(11)日記者會指出,針對巴拉刈退場後,替代藥物有防除雜草的固殺草及嘉磷塞,以及用於紅豆植株乾燥的氯酸鈉溶液,另外最快在109年藥毒所研發的新型紅豆植株乾燥劑NA-yci1可望投入市場,作為落葉劑與除草劑的新選擇,並呼籲農民將剩餘巴拉刈退回販售者,不要放在家中。

新聞
藥毒所發表新款紅豆落葉劑「NA-yci1」,安全性高,效果不輸巴拉刈

巴拉刈將於明年2月全面禁用,首當其衝的農產品就是於每年1、2月收成的紅豆。巴拉刈作為紅豆落葉劑已行之有年,從2011年核准使用後廣受農友歡迎。配合巴拉刈退場,農委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下稱藥毒所)研發「NA-yci1紅豆植株乾燥處理劑」,初步試驗效果近似巴拉刈,目前已開放技轉,期望提供紅豆產業另一選擇。

新聞
重視跨域專業合作,生物農藥應用盼促進法規彈性、政策補助,加速推廣於慣行農民

走進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生物藥劑大樓,一間又一間的實驗室正繁忙地進行菌株培養、蟲體實驗、防治效果試驗等工作,農委會在2017年9月推出的「10年化學農藥使用量減半」政策,這項政策促使產官學界積極投入生物農藥研發與生產,加速生物農藥商品化。

新聞
【農業放大鏡】精準對抗害物,生物農藥的常見Q&A

化學農藥的速效與價廉,解決不少飢荒,但也帶來環境的破壞與抗藥性問題,在全球高喊保護自然生態的今天,世界各國對生產和使用化學合成農藥,莫不更加謹慎。大多數國家都已逐年增加生物農藥產品研發與生產的投資經費與規模,生物農藥的市場逐漸受到重視,已成為近幾年發展趨勢。

新聞
洞悉生物防治先機,微生物農藥、植物保護資材巧妙搭配,蔬菜種得好又安全

不同菌種也建議分別於不同時間與部位施用,例如芽孢桿菌、鏈黴菌、木黴菌、蟲生真菌不宜相互混合使用,以免相互拮抗折損戰力。不宜混合抗生素、銅劑或部分殺菌劑,例如蘇力菌勿混和鹼性資材,否則易降低殺蟲效果。建立預防勝於治療的觀念,生物防治資材均應於發病初期或害蟲發作時提早使用。

新聞
生物防治如何對準新航道?想要友善提升藥效,就靠害物整合管理

化學農藥氾濫,甚至周邊環境用藥連帶引發食品安全風險,朝向有機農業、友善環境農業的趨勢不再相對遙遠。再者,2017年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高喊「10年化學農藥使用量減半」政策,預計推出低毒有效的化學農藥、非化學農藥防治資材,以取代高風險農藥。

新聞
融合傳統育種與基因科技的「鏈黴菌」,有望成生物農藥新利器

Rey也表示「使用微生物保護植物是一種未來生物農業發展的新趨勢!」雖然鏈黴菌不是唯一一種可用於生物防治的微生物, 但它卻是非常獨特的存在,它是少數能跨越藥理學、農學研究的微生物之一,持續進行深入研究與運用此概念成果,將有益於未來的農業發展。

豐年雜誌
生物農藥產業體系初露鋒芒,重視跨域專業合作

走進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生物藥劑大樓,一間又一間的實驗室正繁忙地進行菌株培養、蟲體實驗、防治效果試驗等工作,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在2017年9月推出的10年化學農藥使用量減半政策,這項政策促使產官學界積極投入生物農藥研發與生產,加速生物農藥商品化。

豐年雜誌
從「寸草不留」到「雜草管理」,生物除草劑成潛力股 克服生物性問題,降低成本為首要目標

近年全球對於「雜草防除」的理念,已逐漸轉變為「雜草管理」,經由調控雜草的生長環境,抑制雜草的萌芽與競爭力,將雜草的負面影響降至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