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灌溉 抗旱調適 補助管路灌溉設施以發展精緻設施農業

青田有機農場溫棚

青田有機農場利用小坪數溫棚,搭建噴灌系統,讓短期葉菜成長中既大幅度減少病蟲侵擾,也能確保水分均勻施予作物,蔬菜生長速度和大小較一致。

文/葉小慧 攝影/王士豪、吳尚鴻、楊為仁

面對極端氣候挑戰,全臺面臨缺水困境,農民無不絞盡腦汁找妙方,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田水利署(簡稱農水署)持續積極推廣省時又省工的現代化管路灌溉系統設施,祭出農業抗旱調適方案與設施補助,農民可申請補助田間管路灌溉設施、動力設施、調蓄設施及調節控制設施,每一農戶最高補助40萬元,為農民的抗旱工事添加一分助力。

現代化管路灌溉系統應該怎麼做,又能達到什麼功效?豐年雜誌實地採訪臺灣北、中、南,從桃園富岡種植有機蔬菜的青田有機農場、嘉義民雄輪作小果番茄與美濃瓜的富春農場,再到高雄旗山汀汀農場取經無毒百香果的種植,希望一探現代化管路灌溉系統的奧秘。

噴灌系統控制水分 企業化適地生產好幫手

位於桃園市富岡區的青田有機農場,主要生產有機短期葉菜類與根莖瓜果,提供國中小學營養午餐以及包裝市場。農場負責人林建洲於12年前開始投入,以小面積溫棚設施進行栽培生產,並導入企業化經營與成本管理思維,目前農場面積已由原本的0.2公頃擴充為3.7公頃,1年種植的葉菜品項達到27~30種。

因應有機蔬菜市場年年成長的需求,青田有機農場自2016年起到去年為止,每年陸續擴充溫棚設施,目前已達到13區共計185棟,每棟都有噴灌設施進行水分控制,而每擴充一區就會再次申設管路灌溉設施,包括蓄水塔、馬達、自動控制設施、濾水器、止水閥、噴灌設施。

與雲嘉南種植有滴袋灌溉方式不同,「我現在採取的都是噴灌方式,所以申設的都是噴灌系列。」林建洲解釋,水源怎麼噴會適合葉菜生長,南北大不同,「溫棚在菜苗植入前,要先打土,但北部是紅土、黏土層,滴灌的水很難滲透,滴完之後要打土,一打全部都是黏的,含水量太高了。」

由於生產基地面積龐大,需要的瞬間用水量很大,一定需要水塔或蓄水桶儲水,「1分地溫室需要10噸水。」林建洲說明,基於最簡單的概念,水塔高度要一致,才不會產生水塔空間浪費,所以他買的都是10噸的水塔,管路配備除了水管,也需要電的配備。

水塔
生產基地面積龐大的青田有機農場,瞬間用水量大,水塔設施儲水相當必要。

林建洲直言,管路灌溉系統補助非常有感,尤其這兩年原物料成本飛漲,農場營運相關資材成本也跟著水漲船高,比如用來填補溫棚縫隙避免病蟲入侵的矽利康,「3年前買一箱,單支成本約45元,去年單支130元,我說這麼貴!供應商說下星期來買更貴喔。」水管管路成本越來越高,而補助方案針對的是資材,幫助就很明顯。

林建洲12年前離開讓他爆肝的工程師工作,開始投入有機農業,初衷是為了自己的健康,沒想到有機農業經營成本很高,溫棚的水電費、人事費、資材費用等,第一年根本入不敷出,就把自己工作所得的百萬資金賠光,付出相當高的學費直到抓住市場機會才否極泰來。現在的他也是桃園市青農聯誼會會長,負責輔導青農,這些補助資源適時提供協助降低成本,「當然有幫助到青農」。

青田有機農場場主林建洲
林建洲因身體出現警訊,轉換工作環境而踏入有機蔬菜產業,採取適地適種原則,導入企業化經營與成本管理思維。

滴灌系統灌溉兼施肥 省時、省工又省水

嘉義縣民雄鄉中正大學附近大片稻田上,「富春農場」2分地的溫室矗立其中,偌大的溫室裏頭,玉女小番茄植株順著支架排排匍匐生長,百來公尺的番茄牆宛如綠色隧道。就在這隧道內,農場負責人陳豐龍正採收著9分熟的玉女番茄,準備揀選分級後包裝宅配給預購的客戶們。

富春農場場主陳豐龍
一般小果番茄收成可達4~5個月,陳豐龍種植的玉女番茄,只選最精華的2個月,深受網路宅配客戶好評。

嘉義向來是番茄大宗產區,鮮食水果用的小果番茄,網路上隨手搜尋可見許多嘉義在地品牌,如今已是民雄鄉的特產之一。原本在南部科學園區工作、今年45歲的陳豐龍,2019年返鄉加入小果番茄種植行列,積極學習專業知識,除了在農會推廣下毅然選擇設施栽培,也向早已從事小果番茄且成績斐然的朋友請益栽培管理技術。

「設施栽培的第一個好處是穩定,比較不怕氣候問題。」陳豐龍說,露天栽培小果番茄,下過大雨之後,容易衍生病害和蟲害,常見的因應方式就是狂噴農藥,否則植株無法正常生長;但在溫室裡就不怕下大雨,病蟲害自然減少,農藥相對減少使用,果實品質比露天栽培的好,整體收益也比較高。

配合設施栽培的穩定環境,陳豐龍在水分和養分的供給上做足研究,決定設置灌溉調蓄設施及滴灌系統作為補充方式,他笑著指出:「之前手動灌溉施肥,至少花2個半小時才能完成,現在把肥料泡好後利用管路灌溉,大概5分鐘就結束了,而且又很均勻。」由於滴灌管路直接靠近植株根部,可以控制植株的細根生長,「細根不會亂跑而吃不到養分,而且看到需要補肥可以馬上補,不用浪費時間。」

滴灌管路
陳豐龍發現滴灌能夠有效控制根系生長,灌溉施肥不浪費。

管路灌溉的節水效果也很明顯。陳豐龍原本使用溝灌,小果番茄剛種植時很需要水分,但他必須從水井打水,「打到一整天都在打。」現在設置了自動控制設施、馬達、過濾器和蓄水桶之後,不到1個小時就能供應完畢,用水量也能減少50%以上,「省時、省工,還省水!」陳豐龍說,一開始布管時間較長,但效益相對是值得的。 富春農場採取小果番茄「玉女」與美濃瓜輪作,與旱作的小果番茄不同,美濃瓜的需水量大,氣候乾旱的衝擊比較明顯,不過陳豐龍現在不擔心了:「現在這種滴灌都足夠補充它(美濃瓜)的水分啦!」

富春農場場主陳豐龍
陳豐龍說補助讓他省了將近十分之一的設施成本。

穿孔管噴灌+懸吊式微噴 維持最好溼度也獲得較高收成

聞得到初夏氣息的淡淡5月天,高雄市旗山區香蕉園區一角,剛成立1年的汀汀農場,2分地上搭設了網室,裡面正在收穫著的不是香蕉,而是百香果。農場負責人劉建源看著百香果架下吊網的收穫成果,笑意盈盈。

「老師!」被農水署高雄管理處補助管路灌溉設施承辦人稱呼的劉建源,原來是正修科技大學資訊工程系副教授。62歲的劉建源考量身體健康因素,計畫提前退休後,利用家裡留給他的這塊地種植自己喜歡的百香果,2021年就開始進行整地,並到高雄區農業改良場上課,學習百香果「台農1號」的栽培管理技術。

利用吊網收穫自然熟落的百香果
利用吊網收穫自然熟落的百香果,避免撞擊地面震盪受傷而引起醱酵變酸,確保果實熟度與甜度。

「本來想今年退休。」劉建源在學校極力挽留下暫時打消退休的計畫,不過他的地已經整理完畢,百香果也在2021年9月底種下,今年2月開始收成。他的百香果一開始採用溝灌,直接引用旗山圳每星期供應1次的渠水,沒想到水淹滿滿之後,死掉很多顆百香果,「因為百香果很怕過溼,引發先天性的病毒產生疫病,10來顆百香果結了果卻乾掉。」

看到這種結果,劉建源想起課程當中提到水分管理,「灌溉之後土地溼度升高到百分百,甚至超過才會讓植株泡到水,然後第7天是下次水來,土地水分已經降到快乾,等於每個星期變成大鋸齒形(溼度走勢),對植株的生長是不好的。」打定主意不能再用溝灌,他開始完全改為噴灌,把水分供給每天都是半溼,維持植株最好的溼度,百香果會長得比較健康。

「網室管路設施可以幫助我調節它(植株)的水分比較平衡。」劉建源如今已懂得運用水帶灌溉水和肥料,每星期噴2回水,再利用網室中央的微噴設施在夜間定時在棚架上面噴水,讓田土固定微溼,除了用水量好控制,「還可以管理水質。」他笑著補充,微噴時也相對清洗了百香果葉,葉子越健康漂亮,光合作用良好,果實就長得越好。

懸吊式微噴系統
百香果網室中央的懸吊式微噴系統,同樣兼顧灑水與施肥功用。

高雄管理處承辦人介紹,汀汀農場申設的灌溉管路設施,包含能儲蓄1星期用水量的蓄水桶,馬達、自動化控制箱、文氏管注肥器、過濾器以及田間的水管、水帶(穿孔管),還有相當進步的倒懸式微噴系統,「傳統微噴噴完關起來水會滴,倒懸式這個有配重控制,壓力不夠就關起來,所以你一關它就停,不會繼續滴水,造成水分不均勻。」

液態肥灌溉管道
利用水流通過文式管產生的真空吸力,將液態肥從肥料桶中均勻吸入灌溉管道系統施肥。
穿孔軟管噴灌灑水與施肥
劉建源利用穿孔軟管噴灌灑水與施肥,溼度穩定又能使百香果生長速度加快。

因為採取網室吊網無毒栽培,劉建源的無毒百香果大多直售和宅配,透過親友介紹相當熱銷,在旗山老街販售,即使是傷果一樣「秒殺」,讓本來學校和農場兩邊跑的他更加忙碌了,成就感滿分。

農業抗旱調適方案與設施補助 短中長期有配套

高雄管理處承辦人表示,高雄地區這幾年申設管路灌溉補助的案子不少,「以前1年大概受理50~60公頃,去年有121公頃,前年107公頃。」去年遭逢百年大旱,申請的人明顯較多。她強調,政府鼓勵大家設置這些設施,「因為比較能控制,不用靠天吃飯。控制的因素越高,收成也會更好。」

農水署今年推動的農業抗旱調適方案與設施補助,透過各管理處推動,短期輔導農民節水調適作為,推廣因地制宜的田間管路灌溉設施及灌溉調節設施;中期將加強計畫性用水方案,如加強引水蓄水設施、因應不同地區和作物的不同成長期給予精準灌溉;長期目標則希望提升農業耐旱韌性,加強水源涵養、布建智慧灌溉系統。

汀汀農場的百香果網室
汀汀農場的百香果網室,既能較大程度控制蟲害或氣候災害,搭配灌溉管路施作灑水或肥料,也能有效節水與省肥。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田水利署 廣告

更多文章請見《豐年雜誌》2022年5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