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究小食】愛的封存──臺灣保久乳(下)

保久乳

文字.攝影/范僑芯(佐餐文字)

「如果非要在這份愛上加上一個期限,我希望是,一萬年。」這是港星周星馳在一部知名電影中的經典臺詞,雖然保久乳沒有誇張到可以保存一萬年,但對比只有短短幾天效期的鮮乳,這句臺詞拿來形容保久乳簡直恰恰好。

常言道危機即轉機,餘乳過多的時候,就是保久乳出頭的大好機會!

儘管在1965年後,酪農產業與乳品加工業慢慢養成相對良好的互動,但此時的酪農產業不斷有新血加入,全臺酪農戶數持續不斷上升;加諸雖然臺灣省乳業發展小組利用乳業基金來推廣國人飲用牛奶,但要培養龐大社會的飲食習慣絕非三兩日,仍舊有大段路要走。因此,考量整體產業的發展,保久乳成為了最好的解方。

保久乳的英文為extended shelf life milk,按造字面意思為「延長貨架期的牛奶」,直率又好懂,絲毫不隱諱,畢竟以純商業角度考量,延長商品的生命週期,自然是有益無害,能在貨架上多賣一天是一天,就像信用卡費一樣,能晚繳一天是一天。

1969年,臺灣省農會在農復會的協助之下,於彰化建立了保久乳加工廠,每日加工的生乳量劇增,成為當時臺灣最具規模的保久乳加工廠之一,亦是當時市場上最大的保久乳品牌;五年後,臺灣省農會引進利樂包技術,擺脫早期為求殺菌規格統一,而衍生出180毫升制式玻璃瓶的束縛,大大免去玻璃瓶回收往返的繁瑣程序,進一步擴大保久乳的消費範圍。此時,臺灣省農會的同梯夥伴有苗栗省農會、味全、福樂等,如今我們被廣告洗腦到不行的國農及其他品牌,都是後生晚輩了。

PROFILE

范僑芯 不是很勤儉但很硬頸的客家人。畢業於法國巴黎斐杭狄高等廚藝學校,為了追尋臺灣飲食文化的根本,秉持著以農為本的精神,探討兩者之間的關係,陰錯陽差開啟寫作人生,以粉絲專頁「佐餐文字」闖蕩江湖,著有《巷弄裡的台灣味:22道庶民美食與它們的故事》。

保久乳
保久乳的原料是純生乳或鮮乳,因為經過高溫滅菌,所以可以長期存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