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忙收成時期的缺工問題,困擾許多農民,為了解決季節性技術缺工,穩定農業的勞動力,農委會與農場主合作在全台推出農業技術團及農業耕新團等組織。農業技術團截至目前為止已於各縣市成立14團,約有697位成員參與過其中,主要需工農產類別為果樹及蔬菜類等產業,而因缺工需求多為季節性,需求媒合的人次,現時已高達29,369人次。農傳媒深入全台各地,追蹤參與技術團的農業師傅,從第一線了解他們如何協助缺工現場。
【農業缺工】系列報導
專題報導
農機Uber App明年Q1上線 無人機代噴服務也可預訂
陳 儷方 -
農民需要代耕業者提供代耕服務,農委會將介入並優化服務,預計明年第1季推出「農機Uber」App,媒合供需雙方,有需要農機代耕服務的農民、可提供農機代耕服務的團體,都可以使用,以及無人機代噴農藥專業服務也可以預約。另外,無人機噴藥制度將更為便民,農委會將提供可申請、報到、報離、上傳軌跡等整合功能的App,也是預計明年第1季上線供下載使用。
疫情影響移工申請 農業缺工受刑人變搶手
許 素惠 -
秋冬武漢肺炎疫情再起,移工成為防疫破口高危險群,政府暫時控管入境人數,農務人力更捉襟見肘,雲林縣農會8日上午和法務部矯正署簽立合作備忘錄(MOU),雲林監獄外役監團正式加入雲林縣農會外展農務服務隊季節性農業人力調度平台,讓在監內表現良好、即將刑滿出獄的受刑人出監從事農務,紓解農業缺工問題。
新型大蒜播種機省9成種植成本 紓解缺工荒
許 素惠 -
大蒜種植期搶工嚴重,雲林縣東勢鄉農民張夏銘和農機業者合作,以機械理論為基礎,經過實務操作,研發出大蒜種植機,開溝、播種和覆土一機搞定,比人工播種足足節省9成成本,大大紓解缺工荒,已通過專利申請,最新機種明年上市。
全球迎戰農業缺工!智慧農機、共享模式成主流
豐年雜誌 -
農業缺工是過去幾年各大媒體的熱門關鍵字,這個議題描述了臺灣農業與農村所面臨的世代更替窘境。從農林漁牧業普查可知,2010年臺灣從事農林漁牧業的經營管理者平均年齡為62.04歲,至2015年已增加至63.52歲;而超過65歲的經營管理者從2010年的44%提升到2015年的52.19%,在在顯示國內農業人口老化問題日趨嚴重。
短期從事農務將有保障 農民職災保險研議納入農業雇工
陳 儷方 -
考量農民職災保險的保費很低,但發生職災後有理賠,能提供農業雇工實質的保障,也是農委會能輔導農民雇主的範圍,因此規劃讓農業雇工也能投保農職保,不過,這項計畫還在研議中,應該不會很困難,只是尚未定案。
保持葉菜水水原貌 桃園場葉菜收穫機可省3分之2人力
編輯部 -
桃園區農業改良場因此開發「電動葉菜散裝收穫機」,採用特殊「軟夾持機構設計」,相較於人工採收可節省至少3分之2的人力,採收效率提升,葉菜採收完整率更高達95%,可保持葉菜水水原貌。
第1臺芋苗種植機問世!寒冬種芋苗再也不彎腰 竟還有意外好處
編輯部 -
芋頭是美味食材,但種植芋頭是件苦差事,因為種芋苗的時間剛好在冬天,又是水田裡,要在北風凜冽的冬季徒手種下芋苗,更是一番寒徹骨,寒流因此也成了芋農最不想遇到的天氣。
【農業缺工】農業機械代耕培訓人才 人機合一農業省工新模式
編輯部 -
2018年4月,由9位青農成立有限責任桃園市農民生產合作社,是全國第一個專門訓練操作農業機械人才,提供桃竹苗地區的茶葉、雜糧、蔬菜類機械代耕的農事服務。
【農業缺工】熟齡農業師傅 補足農業人力缺口
編輯部 -
不少熱愛職場、「退而不休」的壯年勞工思索下一座可以發光的舞台。其中,沒有限制申請年齡、職業門檻的農業技術團,為這群富有人生閱歷、熱愛學習的中壯年者,提供了可以進修又可以獲得收入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