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遊】臺灣紅茶尋味小旅行,飲食作家葉怡蘭的推薦路線

近年臺灣掀起「農業旅遊」風潮,講究在地休憩、食材鮮採現吃的樂活精神,許多民眾會利用假日到臺灣各地旅遊,飽覽美景,遍嚐美食。在臺灣,愛喝茶的人不少,但知道臺灣出產上等紅茶的人或許仍不多,若非採訪知名的飲食作家、產銷履歷代言人葉怡蘭,我們根本不知道,原來被譽為紅茶大國的印度茶商,也對臺灣紅茶讚譽有加。

尋味紅茶之旅 首推南投魚池鄉

「如果要在臺灣進行尋味紅茶之旅,魚池鄉日月潭一帶,有最成熟的產業發展。」葉怡蘭說。臺灣的紅茶起源可以追溯到日治初期,由於日本本地的溫帶型氣候較適合製綠茶,因此當年日本人特意在臺灣規劃許多紅茶產區。1920至1930年代之間,南投魚池、埔里、水里等地出產的「日東紅茶」曾經風靡全球,獲得非常大的成功。

關於南投的紅茶特色,葉怡蘭特別介紹自己情有獨鍾、被稱為「紅玉紅茶」的台茶18號,「台茶18號混合了緬甸大葉茶種和臺灣山茶製成,除了原本細膩的紅茶味之外,還帶有山茶特殊的野氣,非常特別。」葉怡蘭說,台茶18號、阿薩姆紅茶,都非常適合加入牛奶作為奶茶飲用。

魚池鄉的茶文化保存完整,民眾若有興趣遊覽,不只可以事先申請參觀茶葉改良場,也不妨到週邊的相關景點走走。茶改場魚池分場至今仍保有臺灣難得一見的英式傳統工廠建築,模仿英國在印度、錫蘭等地的製茶廠建造而成。民眾可在茶改場參觀茶園、了解紅茶的種類與歷史。

除此之外,附近的日月老茶廠也值得一去,有許多套裝課程能讓民眾更了解茶文化,例如學習如何製作冷泡茶、熱泡茶,以及老製茶機具介紹等。日月老茶廠也推出標榜「距離茶廠50公里內」的在地農作物蔬食大餐,實現民眾「從農場到餐桌」的樂活飲食期待。

「如果民眾有去魚池,也可以去新城村的香茶巷看看,當地除了是著名的賞櫻勝地之外,也大力推廣無化肥的自然農法」,葉怡蘭提醒。

到魚池鄉品茶,最大的幸福是能與日月潭美景相伴。

茶改場魚池分場的英式傳統建築。

小綠葉蟬無心插柳   舉世聞名花蓮瑞穗蜜香紅茶

「蜜香紅茶能夠出現,居功厥偉的其實是以前被當作害蟲的小綠葉蟬。」葉怡蘭解釋,現今銷量極佳、深受歡迎的蜜香紅茶,是從另一種臺灣代表名茶─白毫烏龍延伸發想而來。白毫烏龍最早其實是一項無心插柳的產品,當時任誰都沒有想到,原以為茶樹被小綠葉蟬咬了一口,會影響茶葉口感;沒想到小綠葉蟬的刺吸行為,卻讓茶樹分泌出某種香氣合成物質,提高茶葉芯芽和嫩葉的糖醇成份。

如今「小綠葉蟬咬一口」的行為不只有特殊專有名詞「著涎」,許多茶園甚至紛紛刻意打造適合小綠葉蟬棲息的環境。

葉怡蘭建議,想要前往花蓮瑞穗「找茶」的民眾,也可以享用當地的水果。「花蓮的鳳林西瓜極優,曾在國宴出現,被譽為「國宴西瓜」;秋天時當地的文旦也很值得試試,鶴岡文旦爽脆,跟麻豆文旦細緻口感不大一樣。」

民眾若從花蓮一路玩到臺東,葉怡蘭也建議不要錯過鹿野台地的茶園和茶改場,「鹿野知名的紅烏龍,是兼融紅茶與烏龍茶概念的產品,很有特色。此外,2626農村市集更是尋寶的好地方。」每月第二個週六,會有上百個攤位聚集在台東鹿野武陵隧道,展售當地的福鹿茶、洛神花、自製家鄉味饅頭、布農族手編品等,有什麼賣什麼,各種時令產品在這裡都能找得到。

小綠葉蟬的著涎意外造就舉世聞名的蜜香紅茶。

到花蓮農遊,不妨進一步瞭解蜜香紅茶的製作過程,來一趟茶文化深度之旅。

阿里山茶園之旅  四季都能尋好茶

在臺灣談尋茶之旅,自然不能錯過阿里山茶區。雖然阿里山較為知名的是春冬兩季的烏龍茶,例如台茶12號(阿里山金萱)便是愛好喝茶者的聖品之一。但阿里山夏天所產的紅茶,也是愛好者不可錯過的品項。

葉怡蘭分析,「阿里山的紅茶跟其他產地不大一樣,混合了烏龍茶適時日曬委凋的做法,而且小葉茶種製成的紅茶口感比較秀氣。」一年四季配合氣候而有不同的茶種,使阿里山茶園的土地利用效益更高。阿里山瑞里一帶有許多茶園,原本的土地種植許多杉木森林,土壤有機質非常豐富,有利於茶葉的栽種。

民眾如果前往阿里山展開尋茶之旅,不妨也可以到沿途的其他景點,例如雲潭瀑布、燕子崖、千年蝙蝠洞參觀,順道品嚐在地山林田園美食。

阿里山除了著名的高山烏龍茶,也有廣受歡迎的阿里山紅茶。

阿里山的紅茶混合了烏龍茶的製法,經過適時日曬委凋。

(原文刊載於農業易遊網

職人介紹

葉怡蘭

飲食旅遊生活作家,《Yilan美食生活玩家》www.yilan.com.tw 網站創辦人、自由心向公司創意出版部總編輯。農委會產銷履歷達人代言人。開設「PEKOE食品雜貨鋪」。著有《家的模樣》《旅人之窗》《食‧本味》《好日好旅行》《終於嚐到真滋味》《隱居‧在旅館》《尋味‧紅茶》等書,多數亦在中國發行簡體版。專欄、文章與攝影作品散見各地各大華文媒體。臉書專頁「葉怡蘭Yi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