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女人魚攤:一個偉大的市場女人,後面一定有個軟爛的男人

阿娥姐做女人魚攤,一開始是為了自己,作為女人不能沒錢,不能只靠伴侶。結果愈做愈大,便找了常跟她買魚卻偶爾賒帳的單親媽媽一起互相幫忙,員工一個拉一個。有些女人孩子還小,卻要創業,不能深夜去魚市,阿娥姐就幫她們批貨。

新聞
賣魚需要學多久?魚販之孫林楷倫:不得已撩落去一輩子

阿公拿起冷凍與現流的白鯧,教我看背上的藍色與鱗片上的微微虹光分辨鮮度,教我從魚鰭魚尾分辨不同品種的白鯧:魚鰭長且魚尾如剪刀的,是正鯧;體色偏灰、魚鰭短的是暗鯧。個週末不去私立國中的輔導課,在魚攤上生物課。蝦不選紅頭,小卷不選紅身。春末吃海蛤,養殖蛤不選脫皮,臺灣蚵不能賣綠肚。這是阿公魚攤的第一學期。

封面故事
【港口傳真】競標

從冷藏處理場分類好的魚貨,一簍簍推向拍賣場,每個漁號都有個按標器,以電腦處理明標。明標的遊戲,每按一下就代表一公斤漲五元或十元,當漲到別人覺得不合理時,會持續競標的人,不是瘋子也不是傻子,更像是打了漫長回合的拳擊手,每按一下就給對方一拳,雙方拳來腳往。

封面故事
世代魚販仔的家族事業——魚市場承銷人

父輩三代都是魚販仔,蔡清男小學畢業就去學賣魚,這一賣就是 40 年,歷經臺灣漁業發展最好與最壞的時代。靠

世代魚販仔的家族事業
人物
世代魚販仔的家族事業-魚市場承銷人

父輩三代都是魚販仔,蔡清男小學畢業就去學賣魚,這一賣就是40年,歷經臺灣漁業發展最好與最壞的時代。靠著市場攤位,他和妻子養大了四個孩子、買了房子,目前在高雄市梓官區蚵仔寮魚市場有攤位,蔡家第四代也接手賣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