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苦瓜教父全中和苦盡甘來 選育高雌花山苦瓜掀產業「綠色革命」山產店都愛用

農委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人稱「苦瓜之父」的退休副研究員全中和,挖掘臺灣山苦瓜,以結果數量高的高雌花品系育成8個品種,開啟產業「綠色革命」;並開發山苦瓜醫療保健等機能性用途,把山苦瓜從山產店帶進生技領域,創造上億元產值。

野菜箱直送到家,讓接觸野菜不再困難。(圖片來源/野菜皇后)
新聞
吃膩小白菜、高麗菜了嗎?試試野菜箱、野菜醬 跨出部落的不只是食材

疫情期間蔬菜箱曾被搶破頭,現在則有花東直送野菜箱,讓人不用出門也能在家吃到新鮮野菜。在地食材的好味道,連高級餐廳都指名要6塊錢一片的高規格大圓葉胡椒做料理。野菜不只做食材,還能做野菜皂、發展成野菜食農教育。臺東「野菜皇后」、花蓮「邦查農場」、「原味直送-箱子裡的部落」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努力著,目標就是讓野菜跨出部落,讓所有人都能認識野菜。

新聞
提供氣候變遷解方的原民野菜智慧 「新野菜美學」特展即日起展出一整年

農委會林務局「新野菜美學」特展,即日起於林務局市定古蹟保育小站展出展出至12月31日止,透過展場中的四季野菜圖鑑、20種原生作物種子,以及在展場外草地展示人工栽培野菜,讓民眾親近其不曾認識、食用的野菜,認識阿美族野菜採集文化。

封面故事
【原味觀察】串聯風土人文的原食力

石板烤肉、小米酒、原住民風味餐,是許多人對於原住民飲食的印象。作為一位研究原民飲食文化的漢人學者,2004年起我投身原住民觀光和風味餐的田野調查與研究。從食客、廚房小幫手到與族人協力合作,「原味」也成為我個人的日常與記憶。

豐年雜誌
生活就在你身邊 荒地中的昭和草

對農民來說,種植葉菜類如果不使用農藥,除非是用網室把菜整個罩起來,否則菜葉不是被蟲咬食成網球拍,就是被鼠類挖洞啃食,導致菜葉賣相不佳或不夠吃,然而昭和草到處可見,是餐桌上的替代選擇,重點是不會被蟲或鼠類咬食,就像是老天爺給我們的免費青菜。

封面故事
【花蓮吉安黃昏市場】女力充沛的野菜文化

走進花蓮吉安黃昏市場後頭的野菜街,看見剛下班的婆媽們選購了幾樣當季野菜,準備回家料理晚餐;熟門熟路的老顧客向攤家預訂了小量栽植的小米,整串飽滿的小米穗,襯著一籃籃當日採摘的野菜、蝸牛肉,以及架上成瓶成罐的漬螺貝及醃豬肉,勾勒出生猛淋漓的勁道。

新聞
具有雜草般的韌性與生命力:野莧菜,生長期長、耐旱,還可多次採收

關於野莧菜曾有一段描述,「莧菜-神賜給的食物,各式各樣的莧菜都有一個特點,就是具有雜草般的韌性與生命力,耐熱耐瘠的陽光性格」。說明野莧是野外常見生命力強,生長期長,種子生產量多,繁殖容易的野菜,也是鄉下老人家及原住民普遍認識且習慣採食的植物,這種野菜具有耐逆境,可長時間連續採收的特性。

新聞
部落限定的健康野菜:黃藤心,豐富「鋅」含量可抗氧化、強化血管壁

根據農委會花蓮農改場與亞蔬中心合作研究黃藤心營養成分,分析結果顯示黃藤心富含鋅、鉀、鎂等礦物質營養成分,其中鋅含量更可媲美海產類食物,這在蔬菜類食物中相當少見,與常見的市售蔬菜相較,更是多出8倍之多。

新聞
【舞春的食農科普】採集大地:港口伊娜的野菜盤

野菜盤是濃縮地景與季節變換的一種方式,也是採集地圖的最佳註解,背後所隱含的是伊娜們自祖母或母親傳承下來的生活智慧,透過採集人的手學習到隨著大自然變化的生活方式。若是要說,感受大地賦予的珍貴資源,以及這些採集過程的最佳方式是什麼,那就是跟著伊娜在廚房切切洗洗,或是在田邊生起爐灶,一起把野菜盤烹煮成一桌在地家常菜,並用身體和自己的味蕾來感受大自然所帶來的富裕與多樣性。

placeholder-light
新聞
【產地餐桌 部落廚房】體驗古早捕魚法!去馬太鞍來場原鄉輕旅行

馬太鞍部落位於花蓮縣光復鄉市區旁,在阿美族語中稱為「Fata’an」,其語意為樹豆。樹豆的種子及葉片蛋白質含量均高,是原住民重要的能量攝取來源,且繁殖能力很強,因此部落裡皆稱吃了樹豆會身強體壯,被當成吉祥物般攜帶、到處播種,使得部落週邊長滿了樹豆,阿美族人習慣以地形、地物稱呼一個地方,就以樹豆名Fata’an為部落名稱,也就是現在的「馬太鞍」地名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