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國土綠網01】Dipit復興部落封溪守護魚蝦蟹 溪流降壩助「網球蝦」、鰕虎洄游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與中游的阿美族Dipit復興無菸部落公私協力,推動生態農業,栽培染料、香草作物,復耕水梯田,營造多樣性鑲嵌棲地;並由部落「封溪護魚」、自主巡護魚蝦,與花蓮縣政府合作「河口拆壩」,讓洄游性的「網球蝦」、鰕虎等物種可回溯中上游。

新聞
社區林業20年 接軌里山倡議、奠基國土生態綠網 標竿典範專書《里山根經濟》出版

農業部推動社區林業迄今超過20年,累計有上千社區參與,社區林業成功結合里山倡議、林下經濟,成為今日生物多樣性保育、國土生態綠網的基礎。建立本土社區林業模式重要推手、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教授陳美惠,將其蹲點社區20年經驗,蒐羅32個標竿案例,撰寫成《里山根經濟》一書,今日發表。

臺灣副細鯽
封面故事
里山倡議成功案例祕訣 茭白筍護白魚復育生態關係

臺灣副細鯽(俗稱臺灣白魚,以下簡稱白魚)是名列「二級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的臺灣原生種魚類,主要活躍於南投埔里溪流。根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簡稱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簡稱特生中心)調查,因乾旱少雨、河床水位下降,白魚面臨生存危機。南投縣埔里鎮一新社區發展協會(簡稱協會)凝聚農友共識,不僅成功復育臺灣白魚,也擴展了有機茭白筍的種植,締造了農村產業與生態復育兼容並蓄的永續模式,更於2021年成為世界「里山倡議國際夥伴關係」推薦的成功示範案例。

新聞
【農藝】南庄橙回家在林下經濟處 實踐傳統領域里山倡議

林務局新竹林管處將復育成功的南庄橙,從局長林華慶的手中交給了賽夏族長老根誌優,這代表了什麼意義?復育臺灣原生/特有種,除了從植物保育的角度出發,以整體來看,對山林環境的保護、社會與族群的發展,甚至氣候變遷下的水土資源有何作用?該如何實踐?或許一顆南庄橙能帶來答案。

新聞
【尋味有機】從羅山到里山 有機聚落的復興之路

位於花蓮縣富里鄉的羅山社區,在有機農業尚未盛行的年代,是全臺第一個有機示範村,名聞遐邇。但十多年過去,有機農業的光環已不再專屬於羅山,如何重新帶動當地發展,成為羅山居民的共同課題。經由當地居民與富里鄉農會重新盤點在地資源,導入里山倡議,期待將農業從生產擴大至生活、生態等不同面向,讓羅山成為臺灣最大的里山聚落。

封面故事
尚德社區:芬芳裊繞的香草聚落 拒土地開發,用經濟作物再榮山村

坐落此處的尚德社區是臺灣2019年5月甫登上「里山倡議國際夥伴關係(IPSI)」的代表案例,透過自然農法栽植多元的香草,重新活絡社區經濟。

封面故事
通霄柳樹窩:埤塘活水喚回大田鱉 厚待土地,並做良善謙遜的管理人

被認定在臺杳然無蹤的大田鱉重返田間,從觀察家公司到生態監測成員無不開始思考在地環境的保護事宜,並試圖找出大田鱉為何棲身此處的關鍵。

封面故事
IPSI韌性評估,盤點社區發展優勢和弱項 生產與生態之餘,更要活絡文化資產

依韌性評估兩社區的優勢在於農業生產和生物多樣性,但文化資產略顯薄弱,目前已初步盤整,其中有個簡易農村汙水淨化池,就來自先民智慧再進化。林義峰說此淨水裝置有六道手續,包括沉澱、過濾、供氧、減菌、降溫以及分解。

封面故事
Malavi,大家一起來做某件事 林務局與慈心共創的綠色保育標章

發展綠色保育標章建立於生產經濟和生態保育能夠雙贏的基礎,附帶守護環境的意涵,重視農民的生產價值,不同於有機驗證的細緻規範、數據化的框架形式。綠色保育的精神包含生態、環境、生產、生活等面向。

封面故事
越林壑深處,朝向淺山隴畝 國土生態綠網,串起臺灣森、川、里、海

里山(Satoyama)是源自日本的用語,指稱分布在淺山區的傳統農村聚落,其最大特徵在於複合式地景組成,包括森林、社區以及農業生產景觀,屬於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農村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