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經營
欲提升臺灣農產外銷實力,優化採後處理是關鍵!

近幾年雖然隨著政府參與相關國際經貿組織的增加,以及農業新南向等政策的推展,農產品出口市場大幅朝向多元化目標邁進,但因臺灣仍存在長程貯運到貨品質不穩定的狀況,此問題若不能具體解決,僅具備優質生產技術,臺灣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將無法有效提升。

封面故事
【電農的機會與挑戰4】消費習慣大轉彎,漁產品通路急變身——電商「鱻魚購」

你能夠列舉得出十種魚的名字嗎?你知道怎麼挑選新鮮的漁獲嗎?家裡多久會買魚回家煮來吃呢?這些問題若是拿到街頭訪問消費者,得到的大概會是一知半解的答案,也反映了臺灣食魚形態的轉變。

placeholder-light
新聞
翱翔農業——「無人機於智慧農業應用研討會」紀要

臺灣已累積了可觀的研發能量基礎,將無人機應用在大範圍土壤和田地分析、作物灌溉、作物健康狀況評估等管理事務上,有效減少人力投入並增加效率,能應對人口結構和氣候變遷帶來的困境,邁向農工整合的新時代。

placeholder-light
新聞
立足生物經濟,展望農業未來—— 「農業生物經濟未來產業契機研討會」紀要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簡稱農委會)自2017年起輔助推展為期4年的「推動農業生物經濟產業國際化與永續發展計畫」,目的為促進生物科技產業化,以協助農民順應未來我國農業產業趨勢,引領農產業轉型。

placeholder-light
新聞
為都市上一點「農」妝——「2019年都市農業發展論壇」紀要

隨著「六都」建立,為滿足市區、郊區的環境平衡和觀光遊憩的需求,都市農業的發展勢在必行。2019年9月24日,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簡稱農委會)桃園區農業改良場(簡稱桃改場)主辦的「2019年都市農業發展論壇——城市科技桃花源」假集思臺大會議中心舉行,本次會議探討了國際上都市農業的現況,並討論臺灣如何學習這些成果,運用新科技,打造具有在地都市特色的農業場景。

placeholder-light
新聞
微生物科技新星—植物內生菌

面對氣候變遷與人口增長,糧食安全已成為全球重要議題。依據聯合國2018年「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報告指出,因氣候異常對農業生產造成負面影響,全球飢餓狀況在過去3年不斷惡化,已回到10年前的水準。

placeholder-light
新聞
微生物生技當道 畜產副產品成寵物救星

依據統計,臺灣每年屠宰的豬隻750萬至800萬頭,部分雜碎部位,因衛生考量較少被食用,每年產生不少廢棄物。

placeholder-light
新聞
食材變醫材、創新加值!小豬皮萃取生醫大商機

楊啟裕博士指出,「天然高分子醫療產品的原料大多來自於牛或豬的皮膚與肌腱部位,但近年來因為狂牛症的關係,歐盟已全面禁止利用牛皮萃取膠原蛋白,轉而使用豬皮。」

placeholder-light
新聞
【副產品加值再利用】 廢棄菱角殼變身黑元寶 迎戰高齡社會老化問題

每到秋風颯爽的時節,便迎來菱角的盛產期,一直以來,臺南官田栽種菱角產量全國居冠,每到秋天更呈現出一片農忙樂田園景緻,使「菱香舟影」景緻成為新南瀛八景之一。

placeholder-light
新聞
師生協力 推動牛、羊傳染性疾病自主快速檢測技術普及化

發生在山羊的關節炎腦炎與牛隻的白血病(牛隻沒有CAE),兩個牛、羊常見的傳染性疾病,常常造成養殖業者的經濟損失,而酪農及羊農常不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