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群洲與伴蔡松榮、廖家宏
豐年人物
攀樹採種延續森命力 黃群洲從植物素人變種子迷

每棵高聳入雲的巨木、每座茂盛的森林,都是由一顆小小的種子慢慢長大。回溯人工林經營三大階段:造林撫育、育苗、採種,林木性狀來自上一代的遺傳,因此好種子意味好木頭,採種不僅象徵傳承生命力的希望,更是項高風險的林業專業技術。今年46歲的黃群洲,是臺灣少數專業的攀樹採種工作者,身為造林採種商「沐群行」負責人,他承接各地林管處標案,率領團隊夥伴走遍荒山野嶺,尋找優良母樹種子。

關於這一行的辛苦與浪漫,去年爬上60米高的臺灣杉採種、刷新個人攀樹高度紀錄的他淡笑:「有人問我都不怕高嗎?其實我在上面很舒服哪,看到好多種子,我就覺得好快樂!」

豐年人物
烽火少年 如果我有一頭牛,楊英風的豐年時代

開春在臺北和平東路「臺師大德群畫廊」展出的〈烽火少年楊英風1947-1963〉,上百幅作品幾乎都是他在《豐年》時期所創作,有三分之二在雜誌上刊登過,這個展覽包含雕塑、版畫、速寫與漫畫,除了少數的幾幅,內容全部都是農村風景、農業景觀,以及有14頭各種形態的牛,從寫實到抽象、神情飽滿與幾何線條,傳達牛的處境與精神象徵,經過一甲子的時光流轉,再度喚醒踏在這片土地上的實感。

豐年6910_樹木修剪
農業技術
別再這樣修剪樹啦!破除常見迷思,正確的樹木修剪法

人類關係密切的是生活周遭的都市林,即公園、社區綠化的林木及行道樹,這些樹木讓我們切身體驗景觀美學、遊憩休閒、淨化大氣、調節氣候、減少噪音和土壤沖蝕、提升生物多樣性等多重效益。

農業經營
起心善念石虎米,尋回人與土地情感的連結

石虎米是傳承棲地保育、永續利用的概念,當環境被友善對待的同時,也維護了棲地的完整及生物多樣性的生態風貌,這其中,人是重要的一環,這是里山精神的概念,也是苗栗淺山的珍貴資產。

豐年人物
客座總編輯——呂明毅.記錄魚類生活史,再現馴化的故事

不同於民間將技術保密,作為國家研究機構必須將繁養殖步驟嚴謹建立好,讓人工馴化實驗有很高再現性,因此我最大的使命,就是把珊瑚礁魚類繁殖的故事完整記錄和著述,接著再透過技轉進入產業,創造經濟的力量。

豐年2019年11月號資訊圖表
豐年雜誌
什麼殺了珊瑚礁?濫捕與嗜食礁魚,以及不當觀賞行為都NG

珊瑚礁供給人類豐富的海產、醫藥與觀光資源外,當起於海洋的漰漭大浪經淺水珊瑚礁緩衝後,讓脆弱海岸線得到防禦而免於侵蝕作用。珊瑚礁對世人貢獻極高生態、健康與經濟價值,也是為何要挽救其免於衰頹的命運。

農業經營
區塊鏈串聯產銷履歷大未來 溯源資訊全透明,食安把關再升級

區塊鏈最大的優點是不可竄改與資料透明,使用區塊鏈技術建立產銷履歷之溯源機制可以增加消費對產銷履歷的信任,且由於區塊鏈具有不可竄改的特性,因此資料就算經過修正,修正前輸入之資料也會被永久保留。

農業經營
中國林下經濟的發展現況 以示範基地推行多元的林下經濟模式

隨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在2019年4月18日公告生效「林下經濟經營使用審查作業要點」,多年來臺灣林地法令上以木材收穫為主體的傳統經營模式,終於有所改變,這對想要加入林下經濟生產的農民來說,是等待多年的好消息。

農業經營
小農經濟走出去擁抱大市場 臺灣農產品外銷現況與展望

開放的國際經濟環境中,農產品貿易早已跟各國的農業生產、消費及農民所得密切連結。尤其臺灣在2002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如何避免進口衝擊與擴大出口機會,更是推動臺灣農業發展所必須面對的課題。

豐年雜誌
臺灣農業失落的環節?放眼社會需求,強化冷鏈為遲早一步

當臺灣農產品販售通路逐漸從農產品批發市場、販運商等傳統通路,而轉移至量販店、超市等大型實體通路及電子商務通路,產地到餐桌間的分工日趨精細,為了確保各端點作業流程維持產品品質,每個環節都有保鮮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