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首屆大腳印獎13位得主出爐 綠色保育國際化特設年度特別獎土壤碳匯

從事農業耕作也能與環境共好,農委會林務局與慈心基金會推動綠色保育標章已有12年,促使農業活動兼顧生計與保育,今年共同舉辦第1屆綠色保育「大腳印獎」,遴選出13位典範農友,生態操作組、生態營造組各有6位農友獲獎,年度特別獎土壤碳匯組有1位農友獲獎,大腳印獎3年才會舉辦一次,機會難得。

封面故事
【農產加工新紀元2】擺脫去化思維,推動產業升級 農產加工整合服務中心×三峽谷芳有機茶園

為使擁有豐富農產加工品開發技術的農民,也能在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今年(2020)3月底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簡稱農委會)正式公告、上路的《農產品初級加工場管理辦法》,明確賦予小農初級加工的法律依據。

封面故事
Malavi,大家一起來做某件事 林務局與慈心共創的綠色保育標章

發展綠色保育標章建立於生產經濟和生態保育能夠雙贏的基礎,附帶守護環境的意涵,重視農民的生產價值,不同於有機驗證的細緻規範、數據化的框架形式。綠色保育的精神包含生態、環境、生產、生活等面向。

新聞
棲地營造——稻田旁的黃花風鈴木

3月天,南臺灣和煦的陽光遍灑臺南官田的心安農場,田區中一排排綠油油的一期稻作秧苗中間,有幾隻黑白分明的高蹺鴴,在水田中安然自在地跺來跺去;俗稱烏秋的大捲尾高高地歇在電線上守護自己的領域;一大群麻雀聚在有機堆肥上,嘰嘰喳喳地玩耍覓食。

placeholder-light
新聞
叫好也期望叫座,綠保生態米盼各界消費相挺

近年市面上出現許多不用化學農藥、肥料種植的生態米,例如保護石虎棲地的「石虎米」、和水雉共榮的「菱鄉米」,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從2009年起,輔導友善生態種植的農民申請「綠色保育標章」,8年間通過綠保標章的稻田面積成長了約6倍,但今年一期稻作大豐收,有部分農民團體反映,銷售上出現壓力,需要民眾用「食力」支持。

新聞
里山倡議案例獲選,花蓮農改場讓世界看見臺灣生態農業新面貌

台灣生態農業的發光發熱。花蓮農改場日前以「台灣東部水稻田農業生物多樣性指標物種研發與推動」案例,獲選編入今年的聯合國《里山倡議主題案例彙編》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