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刺網實名制達成率百分百 牡蠣養殖浮具今年底完成9成更換

行政院109年5月核定「向海致敬」政策,建立全國1,988公里海岸線的清理機制,至110年底全國已清理約13.8公噸的海岸垃圾,目前全國海岸垃圾現存量較108年減少近4成。環保署表示,海岸垃圾的源頭減量及去化回收是向海致敬的重點工作,受關注的漁業廢棄物減量,刺網漁具已百分百實名制,牡蠣養殖的保麗龍浮具年底可汰換掉9成。

新聞
西海岸漁業廢棄物圖鑑出爐 養殖漁業海廢最多廣布四縣市

臺灣東部及西部海岸常見漁業海洋廢棄物不同,西部海岸常見的漁業廢棄物主要來自於養殖漁業,又以牡蠣養殖使用的保麗龍浮具最多,黑潮海洋文教基金受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護署委託,與澄洋環境顧問共同調查臺灣西海岸海洋廢棄物組成與可能來源,發現養殖牡蠣使用的發泡浮具攻占彰雲嘉南四縣市海岸。

新聞
海廢再利用 30個寶特瓶變身「潯寶衣」獲國際認證

寶特瓶是海洋廢棄物中占比最高達18.7%,嘉義縣及雲林縣政府響應環保署號召,收集轄內海廢寶特瓶再利用,製成全臺第一件經國際認證的海廢環保衣「潯寶衣」,環保署資源回收管理基金管理委員會執行祕書顏旭明今(23)日贈送300件潯寶衣給雲、嘉政府,做為日後宣導之用及贈送外賓的禮物,專屬的標誌也可以和他國分享使用,成為國際共通的Mark。

新聞
風阻與海流讓海廢無差別分布 中研院示警:魚吃到海洋垃圾機會大增

最新研究指出,海流只是帶動垃圾漂向何處的動力之一,而風阻效應則是不可忽視的力量。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與臺大漁科所合作,首次以風阻與海流分析全球海洋垃圾分布情形,綜合25年來的大數據顯示,海洋垃圾有向熱帶海域及極區海域移動情形,也從太平洋東岸累積至太平洋西岸。中研院提出警訊,海洋垃圾危害從海洋生物回到人類身上的機會,已經增加。

新聞
全臺海底垃圾量淡水河口外海最多 7成7是化纖

澄洋環境顧問與生態學者合作,今(20)日發表臺灣海底垃圾調查,費時1年,在西海岸8處河口外海以「矩形底棲生物採樣器」採集215次,收集沉在海底垃圾並分析推估後發現,西海岸的海底垃圾平均每平方公里重量達102公斤,是日本東京灣的1.5倍、韓國的1.4倍;臺灣西岸最多海底垃圾的採樣點,出現淡水河口外海,垃圾重量是平均值的61倍。

新聞
全國第1本廢棄漁具圖鑑出爐 黑潮帶來的不只漁業資源…

全球每年有64萬公噸的漁具遺失在海中,在臺灣海邊經常可發現來自其他國家的漁具,而臺灣的漁具也會在其他國家的海岸線上被發現,黑潮基金會發動40名調查員走訪濱海19縣市,紀錄廢棄漁具形式及尺寸,並先鎖定東部15處漁港,與漁民訪談、收集相關照片及資料,出版國內第一本廢棄漁具圖鑑《東海岸漁業廢棄物圖鑑》,喚起民眾對海洋生態保護的意識。

新聞
減海廢 漁業署今年將實施「刺網實名制」落實回收

減少漁業海廢已成漁業署的工作目標之一,農委會漁業署長張致盛8日表示,今年內會立法並啟動刺網實名制,要求回收廢棄刺網,並且輔導刺網漁業轉型,同時,養殖牡蠣常用的保麗龍也要轉型,尋找適用的替代浮具,以政府補助減少養殖漁民變更浮具的負擔。

新聞
曾被撞歪、被浪打 海廢收集機「湛」力驚人

海委會海洋保育署近期公布第4季臨海19縣市的海洋廢棄物清除成果,總量4843公噸,其中571公噸、11%來自於海漂垃圾,這些海漂垃圾不乏是從漁港收集而來。3年前社團法人臺灣湛藍海洋聯盟著手研發海上垃圾收集器,希望解決國內部分漁港人力與資源不足無以維護海洋環境的問題,近期第一代「湛鬥機」不僅成功度過颱風的考驗,甚至能清點垃圾數量發簡訊,團隊透露第二代還有遙控功能,能夠全方位清除港內海漂垃圾!

placeholder-light
新聞
「浙江藍」縣魚上身 澎湖海灘貨幣週末亮相

澎湖也要有自己海灘貨幣了!2017年國內第一批海灘貨幣在小琉球問世,玻璃幣面上呆萌的小海龜,一推出就受到不少遊客青睞,甚至想買來收藏。現在這股把海廢製成貨幣的風潮也吹到離島澎湖,臺灣海洋保育與漁業永續基金會與O2 Lab海漂實驗室合作,要把澎湖沙灘上常見的海洋廢棄物「浙江浮標」變成澎湖可享優惠的「漁翁幣」,預計在22日澎湖搖滾音樂節的淨灘活動就會亮相!

新聞
臺東師生走讀176公里海岸線,「要把海邊的保特瓶全部撿起來」

臺東擁有全臺最長的176公里海岸線,臺東縣鹿野鄉永安國民小學師生花費2年,沿著海岸,從最北邊的長濱鄉一路往南淨灘,認識家鄉的防風林和海岸變遷,在臺東縣鐵花村附近的TT Style原創館-法拉撒工坊舉辦成果展覽,除了集結來自各國的海漂垃圾,還記錄了2年淨灘的點點滴滴,學生真誠地寫下心情:「這兩年要把海邊的保特瓶全部撿起來,而且我很希望海邊沒有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