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間小路
【隱味食肆】來一碗基隆福州麵

基隆人為什麼有這麼多麵店?為什麼能吃到那麼多好吃的麵?我想或許可以歸功於福州移民。許多基隆人的一天就是從吃麵開始的,基隆市孝三路一帶尤其聚集了多家麵店,這些店家不一定有招牌,但一定各有擁護者,三角窗麵店、長腳麵店都很具代表性。

經過捏塑、烹煮,不同材料的魚漿製成魚丸、阿給、田不辣、吉古拉等各式美食小吃。(攝影/汪正翔)
新聞
甜不辣、阿給之名暗含文化交流!舌尖上的魚漿家族變奏曲

「魚漿」常見於生活中,在臺灣被用於製作各式美食小吃,但教育部辭典卻沒有收錄「魚漿」一詞,究竟「魚漿」一詞從何而來,又如何藉由人類的巧手被製成一道道料理,經過哪些演變才成為現今應用廣泛的魚漿家族?本文節錄自《一午二紅沙,三鯧四馬鮫:台灣海產的身世》,將帶你一同認識魚漿的百變面貌。

炒肉燥用的豬油與冰糖
封面故事
看不見的臺南甜

臺南的甜,是若隱若現的。城內沒有甘蔗田,店鋪小攤也不常見龍鬚糖、糖葫蘆、糖蔥等甜食,然而所有在這裡安身立命的人,或許都會同意臺南饒舌樂團「榕幫」那首〈甜蜜城市〉所唱:「甜蜜的滋味/是為了留住你的心和胃/你的精神會被這裡綁架/流連在大街小巷……」

新聞
見證市場百年傳承,《臺南好呷市》職人專刊限量上市

為分享臺南市場百年歷史及展現「老市場好人情」經典故事,臺南市市場處今(19)日發表《臺南好呷市》職人專刊,透過26位市場職人口述分享其經營經驗與匠人精神,以及介紹市場專屬隱藏版美食,帶領民眾體驗各式各樣的美味古早味小吃,另外專刊中還有各項店家優惠訊息,持專刊截角至指定店家消費,最多可享8折優惠!

新聞
【呷市】榮盛點心──傳統小吃上國宴,一碗米糕傳三代

隱身在臺南康樂市場(舊名沙卡里巴)的榮盛點心店,是一家傳承三代專賣米糕,還上過國宴的臺南知名小吃攤,許多人都衝著「國宴米糕」慕名而來。在臺灣民主化的進程中,小吃也隨著登上大雅之堂,因為國宴加持,讓更多人知曉臺灣傳統的老味道,以及小吃職人的功夫手藝。

新聞
【呷市】阿瑞意麵──走過九十九年淬煉的臺南意麵原型

意麵和臺南幾乎劃上等號,每個臺南人心目中都有一碗意麵,已傳承百年四代的阿瑞意麵更被許多人認為是臺南意麵的原型。老闆葉瑞文在麵攤爐灶前「站攤」煮麵,不但動作熟練,身體還配合著韻律微微擺動,從下麵、瀝水、盛碗到澆汁,動作一氣呵成。50多年來他守著老麵攤,堅持做出最正統、健康的臺南意麵。

新聞
【呷市】阿財點心──一盤黑白切吃到全豬料理,山珍海味全包

專賣香腸熟肉及蝦卷的老店「阿財點心」,開業至今近百年,攤頭上有豬心、豬肝、豬肺、豬舌、豬腸和豬皮,一盤黑白切吃得到全豬料理;再加上花枝、鮪魚、鯊魚及魚卵等漁鮮,還有傳承古早味的蝦卷、蟹圓、粉腸和米血,以及鮮蔬素菜,名義上是吃點心,但山珍海味都有。

新聞
【呷市】阿倫虱目魚──第三代傳人,帶領老攤位跨足新挑戰

新開張的阿倫虱目魚,年輕的老闆李銘倫全神貫注在爐火與鍋子裡的食物,不一會兒,他卻又突然走出攤位,穿過走道走進對面的鮮魚攤,拿起刀子熟練地處理起虱目魚肉。李銘倫家在水仙宮市場經營生鮮虱目魚批發零售已經有三代人的歷史。

新聞
【呷市】吉嫂炒飯──鑊氣十足的家常媽媽味,顧客一吃三十年

炒飯極度講求火候的控制與時機的掌握。吉嫂的兒子許慶嘉說,客人來這裡要吃的不是普通蝦仁炒飯,而是媽媽烹煮的蝦仁炒飯。大份量的蝦仁毫不吝嗇地投入炒鍋中,加上的老練廚藝,鑊氣十足又粒粒分明的炒飯配上鮮甜有彈力的蝦仁,也就是臺南小吃常見主角——火燒蝦,真的很容易讓人吃上癮。

新聞
【呷市】江水號──呷燒呷冷八寶甜品,老臺南的幸福甜滋味

原先位在大菜市內的臺南老字號冰品店「江水號」,因大菜市改建暫時搬遷至國華街與正興街口的貨櫃屋,但仍吸引在地人和觀光客,指名吃上一碗古早味的八寶冰。剉冰機打出的碎冰,淋上二砂調製的糖水,以及老闆手煮的芋泥、湯圓、紅豆、綠豆、粉圓等各種配料,夏天吃上一碗冰冰涼涼的剉冰,消暑解渴透心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