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年人物
【農業達人】從巧味芽踏尋漁村新節奏 李水對

住在雲林縣口湖鄉的李水對,原先以務農維生,後因當地地層下陷,海水倒灌嚴重,便將海水引入農田成魚塭,成為養殖戶。

新聞
土壤鹽化有救了!科學家發現 特定細菌可讓作物生長於高鹽度環境

國外一組研究團隊找到可能的方法來應對全球農耕土地土壤鹽化,扭轉產量下降問題。該團隊由來自楊百翰大學的微生物與分子生物教授Brent Nielsen主導;經研究發現,存在於抗鹽植物根部的細菌,可以用來將苜蓿草接種在嚴重鹽化的土地上。

香莢蘭
新聞
光電板下農用新嘗試 林邊240株香莢蘭估明年收成

屏東林邊一帶因長期地層下陷,土壤鹽化嚴重,近年成為養水種電的重點發展區域,但生命力強韌的雜草仍會冒出頭來,不少業者選擇除草劑解決問題,長期下來卻有污染水源的隱憂。屏東縣林仔邊自然文史保育協會與桃園區農業改良場、高雄區農業改良場合作,要用高經濟價值的香莢蘭活化光電板下的閒置土地,明年底第一批240株香莢蘭就會收成,預計110年就能累積完整光度、溫度及果莢品質等數據資料,可望成為國內光電板下維持農用的參考經驗。

新聞
【飽讀好書】失控的進步:復活節島的最後一棵樹是怎樣倒下的

為什麼你該讀這本書

除了復活節島文明,作者隆納.萊特還以蘇美、羅馬、馬雅等四個「文明自毀」的歷史為例,梳理文明如何從興盛走向衰亡,只需一千年即步上瓦解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