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典奇特柚木老闆廖嘉弘
封面故事
國產材開發木頭新生命 玩文創、做家具,更要邁向綠建築應用

為提高木材自給率、達成森林資源的永續利用,近年林務局積極推動國產材政策,不僅建置溯源制度,也透過森林市集等推廣教育場合,介紹國人認識國產材廠商和產品,目前已拿到林產物產銷履歷驗證標章(TAP)和林產品生產追溯條碼(QR code)的京典奇特柚木,即是其中一家。如何讓各類國產材適才適所,形塑臺灣木材的品牌價值,除了是林產品加工業者現階段必須下苦功的重點,肩負相關驗證與輔導責任的財團法人台灣建築中心,展望未來,也揭示了更多國產材應用於住商領域的可能。

在長期森林保育跟禁止伐木的累積下,臺灣林地樹木已長得夠多夠大,且太過密集,應加強疏伐管理,也能提升國產木材自給率。圖為阿里山杉木林。圖片來源/Winston Chen@Unsplash
農觀點
國際木材大漲與進口替代需求──後疫情時代的「國產材」機會/柳婉郁、李天裕

臺灣自產木材量只占市場約1%,這個「木材自給率」比起日本37.83%及南韓57.4%相去甚遠,臺灣大量進口木材早成常態。這是因為臺灣山林的樹木不夠多嗎?其實不然。臺灣林地,在長期森林保育跟禁止伐木的累積下,已長得夠多夠大,太過密集,需要像理髮一樣去「打薄」,這種伐木行為稱為「疏伐」。

新聞
人工林好好利用!華麗相思木浴缸、夢想樹屋現身台北國際建材展

農委會林務局與臺灣大學實驗林、17家民間業者,共同打造今年的「國產材臺灣館」,現場最吸睛的就是高大的樹屋,樹屋幾乎是每個人小時候最想要的秘密基地,業者現在已可百分之百使用國產材建置木造樹屋;木製浴缸也不是檜木的專利,業者利用臺灣常見的相思木製成臺灣相思木浴缸,保留原木質感,非常特別。

新聞
串連業界大眾,設立技術中心印手冊,日本政府力挺自家國產材

日本推動人工林疏伐已將近40年,國產材自給率雖一度跌到18.8%,2016年又上升至34.8%,預計拼2025年木材自給率達五成。其中日本政府對林木生產者實質補助最高達60%-70%、獎勵使用國產材的工程、出版國產木材手冊、設立大型研究中心串連產官學,都成功吸引日本業者與大眾目光。在農委會林務局喊出國產材復興同時,也來看看日本的經驗談。

新聞
竹產業撐起部落經濟,因禁伐補償面臨蕭條危機

有鑑於禁伐補償造成的產業與水土保持問題,原民會參與今年6月22日林務局舉辦的「2018森林驗證、人工林永續經營暨綠色採購論壇」時透露,6月底將推出修正草案,原先規定竹林必須要長6年,才能參加禁伐補償,預計把年限拿掉,竹林砍伐後,重新生長,只要保持七成覆蓋率就能參加禁伐補償,同時也要求申請的地主必須擬定經營計畫書。

新聞
原保地禁伐補償衝擊本土竹林永續利用,原民會擬修法

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統計,全臺利用率最高的竹材多來自於原住民保留地,尤以桂竹佔比高達八成五,不過「原住民保留地禁伐補償及造林回饋條例」2016年7月1號上路後,地主多選擇領取補償金,不再供應竹材給加工廠,導致竹料嚴重短缺,竹林也因禁伐老化荒廢,降低水土保持功能。原住民族委員會透露,月底將推出修正草案,取消竹林必須生長到6年才能參加禁伐補償的規定,讓地主彈性管理竹林。

新聞
林試所發表臺灣杉人工造林與應用展,讓「撞到月亮的樹」走入居家

「我們的木業無論人力或者機具,都出現嚴重斷層。」林文智說明,國內木業工人平均年齡幾乎都60歲以上,「前兩年找到一位伐木老闆,都已經85歲了,工班也都6,70歲。」林文智說,工人的技術都是早期日本留下砍伐天然林的技術,並不適用人工林中小徑材的疏伐。林文智強調,開發人工林的集運技術,機具也要換新,培養產業人力,都將是未來串接國產材的產業鏈的重要利器。

新聞
讓日本人愛不釋手的臺灣桂竹,如何打造出名揚中美洲的臺灣竹藝?

常看日本漫畫或電影的人對劍道一定不陌生,劍道是日本傳統文化,但鮮少人知道,許多日本竹劍來自臺灣,自1960年代末期竹劍製作技術傳進國內後,臺灣優良的桂竹品質和精湛手藝,技壓中國和東南亞低廉成本和原料,至今仍是日本人第一指定品牌,背後最大功臣是南投縣竹山鎮的老師傅,這個曾經有七成人口以竹為生的山城,不僅是日本竹劍搖籃,也是臺灣竹產業故鄉。

placeholder-light
新聞
竹中自有黃金屋,竹山推深度小旅行讓你「竹」感心

竹鹿產業觀光促進會成員們坐在孟宗竹製成的椅子上閒聊,有人眼尖看到桌上的保養品包裝使用竹蓋子,便對當地柴燒麥芽糖業者建議:「與其用沒有質感的塑膠蓋,不如試試用竹蓋子,加入地方文化元素。」其他人跟著附和:「蓋子還可以當杯墊呢」、「這樣以後大家用杯墊時都會想到你們了!」

新聞
首屆森林市集開展,認識國產森林多元價值

24日到26日在臺北華山劇場及中央藝文公園盛大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