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市人生場】百慕達三角湧

建興市場

原來是嘉年華呀,我以為是來逛市場呢。

文字攝影/蘇凌

建興市場內掛滿四色布塊,風馬旗似地飄,當地朋友的姨婆在這兒賣自製冰料,不過因為「明天要去遊覽」,攤上只擺五包鹹湯圓,粉圓、粉角、粉條都不賣,今天的攤位,專門用來聊天。同樣在市場聊天的,還有外頭賣爆米花的阿公,不知哪裡批來的爆米花杯,稀少地擺在前頭,聚集聊天的朋友比那些爆米花杯多好幾倍,路過的人大概都有默契,知道爆米花只是幌子,都不去買,到頭來,爆米花還是給阿公們邊聊邊吃了。

市場本體及外圍的路邊、水溝旁、樹下、廟前都有人擺攤,這一區即使歷經二十多年,還常被稱作「新市場」。至於舊市場,當地友人建議我們到三百公尺外、老一輩稱「三角湧」的中華路和建興路交叉口,找人問路。

三角湧一帶當年可闊氣了,街口曾是布莊的兩層樓街屋,立面還刻了個新潮的「E」字,街道蜿蜒如河流,兩側老屋都有著雕花欄杆小陽臺,早年人潮聚集,外地商賈來此做生意,都要入住隱巷中的旅社。如今旅社當然沒人了,過去住客出入的小徑成了對面整排屋子的防火巷,出了巷子,碰到有阿姨獨自在民宅前擺攤,問及舊市場位置,她指著旁邊的公園,「20年前,那裡是個市場。」阿姨的攤位,標誌了消失的市場所在。回到街上,向坐在路邊搧風的鄰長阿嬤提及舊市場位置,她卻擺手說不對,要我們走另一條巷,那裡才是「菜市仔地」──崩潰雖有,阿嬤指的路還是要走,殊不知才出巷子,眼前就是公園。街上岔出的小路看似殊途卻同歸,按著大家的主觀路線走,居然也拼出一幅客觀地圖來。

PROFILE

蘇凌 臺灣藝術大學戲劇系畢業,本業應該是劇場,但更常進菜場,並龜速於粉專「蘇菜日記」記錄市場的可愛與幽默。著有《菜場搜神記:一個不買菜女子的市場踏查日記》。

菜市場阿姨
阿姨:「我的大腸,讚。」